概要:、语言平实,口语色彩浓厚,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明确: 不是。这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我们说,浓妆艳抹、华冠锦服的城市女性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时尚高雅的美,素面朝天、罗布粗裙的乡村女孩,也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本文通篇都采用口语叙述的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人为的雕饰,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表现出的是一种朴素、洁净、自然、平实的美。汪曾祺曾经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4、体会这种自然平淡之美 (1)我们以第一部分为例: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教师范读,创造意境。请学生轻轻地齐读,然后问:读着这样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请学生发言) 明确:“开头就是下着大雪,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却没想到与之俱来的是可爱的葡萄。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如同刚出生的BABY躺在温暖的床上。”“这是怎样的境界!此刻你不管怎样躁动不安,你必须屏息静气,跟着悄悄踏进葡萄园。” 从刚才的文字可以看出
《葡萄月令》教学一体化教学案(教案)7,标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明确: 不是。这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我们说,浓妆艳抹、华冠锦服的城市女性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时尚高雅的美,素面朝天、罗布粗裙的乡村女孩,也是美丽的,这是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本文通篇都采用口语叙述的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人为的雕饰,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表现出的是一种朴素、洁净、自然、平实的美。汪曾祺曾经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4、体会这种自然平淡之美
(1)我们以第一部分为例: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教师范读,创造意境。请学生轻轻地齐读,然后问:读着这样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请学生发言)
明确:“开头就是下着大雪,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却没想到与之俱来的是可爱的葡萄。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如同刚出生的BABY躺在温暖的床上。”“这是怎样的境界!此刻你不管怎样躁动不安,你必须屏息静气,跟着悄悄踏进葡萄园。”
从刚才的文字可以看出,阅读散文,重在发挥想像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一位同学读了本文后感慨地说:“汪曾祺写葡萄的生长犹如记录一个新生的婴儿成长的过程,十分细腻。这都来源于作者对其细心地观察。我想只有真正的喜爱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吧。”确实,作者用心写,我们也要用心读。你用心去读,就会发现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汪曾祺将葡萄这颗小小的生命一月一月写来,竟然写出了一个生命的宁馨儿!
(板书: 想像 联想 用心)
(2)你能通过想像和联想来体会汪曾祺文字间蕴藏的情感和意境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你喜欢的段落。(请学生找段落再次朗读并点评)
例如:二月备料、刨坑、竖柱等,用简洁的语言把每个程序、动作介绍得一清二楚。(动词)
例如:五月葡萄抽条、长叶、开花的情形 那么富有生命力,令人狂喜。(感叹句、疑问句、短句)
例如: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几个逗号将几个葡萄栽种过程的重要工作简洁地交代出来。(标点)
例如:九月葡萄宁静幸福慵懒的样子,那么闲适、自在、满足。(形容词、比喻)
根据学生回答,结合文本重点探讨几个段落。
例如:“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的伸开。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
三月葡萄上架的情形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上架后的葡萄舒展自在的情态,仿佛在地窖里藏了一个冬天,现在苏醒过来,又快活又舒坦。
例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四月葡萄喝水的情形 把葡萄喝水比喻成“小孩嘬奶”,仿佛能听到葡萄象孩子一样呼喊:“我渴了,要喝水啊 !” 然后又听到葡萄咕嘟咕嘟拼命地喝水,多有意思啊。种葡萄的汪曾祺,仿佛是一位母亲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例如:“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来了吧,那也不够用呀!”
例如:八月葡萄“着色”的情形 葡萄的色彩丰富,“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璀璨琳琅。”让人仿佛进入一个五光十色的缤纷世界。
(3)教师总结归纳:品味语言,可以从几个角度入手:
A、词语的选用:动词、形容词、短语
B、句式的选用:长短句的交错使用;疑问句、感叹句的恰当表达;
C、标点的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巧妙使用;
D、修辞的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增强文学表现力。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朗读和点评,我们发现并且体会到平淡的文字也具有无穷的魅力,短句、单字,节奏明快;俚俗方言,亲切自然;拟人比喻,俏皮活泼。文字间处处洋溢着作者的情怀。那么,汪曾祺怎么会写出这样朴实自然的文字呢?
俗话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种闲适自由、从容不迫、淡雅素净的行文风格,与汪曾祺的性格是一致的。“汪曾祺的美,美在和谐。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这是一个作家的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勉强。’” (徐卓人《永远的汪曾祺》)
中国文坛还算是幸运的,二十世纪末叶出了个作家汪曾祺。一个随和的老头,不经意间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作品。谁知这不算丰硕的文字,竟然天雨般隐于云彩里,时不时就淋湿了天下人(尤其是普通人)干涸的心。他甚至不能归类于“作家”这个群体,他的写法与写作心态都呈现出一种“异类”的味道,把写作当作敲门砖、以敲开各种利益之门这种等而下之的做法自不必说了,就连呕心沥血图个传诸后世的“高境界”,他也没有。好似一泓水,自由自在地流淌就是了,浇着了菜菜青了,灌着了树树绿了,或者浸活了种子长出了庄稼,甚至什么都没润泽只自个儿活泼出一曲天籁,都顺其自然。
——李木生《世纪绝唱汪曾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神女峰》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2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