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先,拟人方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豪猪的外在特点;其次,拟人方法准确到位地表现了豪猪的“绅士风度”;第三,拟人手法引导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绅士们”的典型特征,凸显了文章的主题。品味传神的语言。文中对豪猪的描写很传神,你能否找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教师举一例,学生独立寻找品味)例如: a、“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个整天,很有教养似地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③段第3句)【点拨】突出表现了豪猪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逍遥自得,颇具绅士风度。) b、“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啃得倦了,就打个瞌睡;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④段第2句)【点拨】能吃能睡,甚至边吃边睡,吃、睡均从容不迫,豪猪的憨态跃然纸上。) c、“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拼命低着头(还是为的保护鼻子),倒退着走,同时猛然挥动尾巴,这样‘背进’到了最近一棵树,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当高度,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5(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标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品味传神的语言。
文中对豪猪的描写很传神,你能否找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教师举一例,学生独立寻找品味)
例如:
a、“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个整天,很有教养似地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③段第3句)
【点拨】突出表现了豪猪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逍遥自得,颇具绅士风度。)
b、“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啃得倦了,就打个瞌睡;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④段第2句)
【点拨】能吃能睡,甚至边吃边睡,吃、睡均从容不迫,豪猪的憨态跃然纸上。)
c、“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拼命低着头(还是为的保护鼻子),倒退着走,同时猛然挥动尾巴,这样‘背进’到了最近一棵树,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当高度,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枝来,好象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⑧段第2句)
【点拨】笨拙的样子令豪猪更可爱了,而大敌当前却仍不忘记,可谓从容镇定。
【小结语言】
茅盾是语言大师,语言造诣深厚。本文语言除了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之外,还具有如下显著特色。
第一,语言的讽刺性。文中使用许多加引号的词语,如“得天独厚”“青出于蓝”“乐天派”“绅士”“挨打”“镇静”“尊躯”“可敬”“很有教养”等。在上下文中,这些词语都是作者对其本身意义的活用,被赋予了特殊含义,或反话正说,或寓谐于庄,不仅使文章幽默风趣,可读性强,而且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增加了批判的力量。
第二,语言的形象性。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如“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 (④段第2句),“它也不怕跌落水里去,它全身的二万刺毛都是中空的,它好比穿了件救生衣,一到水里,自会浮起来的” (⑤段),作者把豪猪的特殊刺毛比喻为“特别的长毛大衣”和“救生衣”就非常形象,也极为贴切。
第三,语言的古朴有力。在现代白话文写作中适当夹杂古典文言的词语,如“长短有定”“殊堪钦佩”“尊躯”等不仅简洁精练,而且古朴有力,很有表现力。
拓展延伸,课堂练笔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豪猪的生活方式给你怎样的启示?(30左右)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自童年、少年时代起大量接触古典文学作品,并开始接受进步社会思潮影响。1913年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译,1920年接编并革新《小说月报》,次年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6年到广州参加大革命,后到武汉任《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折回上海,始用茅盾笔名从事文学创作。不久避居日本,1930年回上海参加“左联”。抗战爆发后辗转于香港、长沙、武汉、广州、桂林、新疆、重庆等地,坚持开展抗日文化工作。其间曾到延安讲学,赴苏联访问。1949年后出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部长等职。
茅盾的文学创作,以小说成就为最。著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腐蚀》等及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同时也写了大量散文。其散文创作始见于“五四”时期发表的杂感、随感录。“五卅”运动时写作《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风雨”》等文,以及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与人民群众心态引起人们注意。1928-1929年避居日本期间写的《卖豆腐的哨子》《雾》《虹》等散文小品,多是即物抒怀,烘染气氛,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一个时代的苦闷”。上世纪30年代写作的散文如《故乡杂记》《大旱》与《雷雨前》《黄昏》等,或以速写与随感的结合,切实记载、着力描绘中国城乡动荡不安的面影;或用象征手法与散文诗形式,表现革命风暴即临的时代氛围。40年代的散文作品,视野更加开阔,既有喻赞抗日军民崭新风貌与弘扬民族正气的名作,如《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也有大量剖析大后方城乡社会生活、讥刺时政积弊的随笔杂记。其行文“每不忘社会”,主张“小题大做”,根据迅速反映现实斗争与社会动向的需要,创作了一种记述性的速写与议论性的随感相结合的“特殊的文体”,其运用自如,灵活多样,具有相当深广的社会生活和精细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尤以剖析社会经济生活、勾画世态众生相见长,在现代散文史上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先后结集出版有《茅盾散文集》(天马书店1933)、《话匣子》(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4)、《速写与随笔》(开明书店1935)、《印象、感想、回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炮火的洗礼》(烽火社1939)、《白杨礼赞》(柔草社1943)、《见闻杂记》(文光书店1943)、《茅盾随笔》(文人出版社1943)、《时间的记录》(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1945)、《生活之一页》(新群出版社1947)、《苏联见闻录》(开明书店1948)、《杂谈苏联》(致用书店1949)、《跃进中的东北》(作家出版社1958)、《脱险杂记》(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1980)、《茅盾散文速写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等,还著有大量文艺论著、回忆录。均收入《茅盾文集》四十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起陆续出版)。(选自《中国散文大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标题是编者加的)
二、茅盾散文的艺术特色(郁达夫)
茅盾是早就在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行文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然而抒情炼句,妙语谈玄,不是他的所长。试把他前期所作的小品,和最近所作的切实的记载一比,就可以晓得他如何的在利用他的所长而遗弃他的所短。中国若要社会进步,若要使文章和实生活发生关系,则像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否则清谈误国,辞章极盛,国势未免要趋于衰颓。”(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影印本,标题是编者加的)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