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只因为易中天太容易如日中天(伍广祥/文) 又名《伍广祥力挺易中天》先注解一下,我对“易中天”三个字的理解是“容易如日中天”,我想这也是他招致许多非议和批判的主要原因。批评易中天最常见的说法是:“《品三国》是大众文化产物,是对历史,对经典的庸俗化,粗鄙化。这样的东西流行,是文化的悲哀,学术界的悲哀,中国的悲哀......”这些批评者看上去义正词严,实际上这样的“文人”根本不懂大众文化。老伍奉劝这些批评者,你们干脆直接说易中天无非就是左手抱本《三国志》,右手抱本《三国演义》,外加一些现代流行用语,通俗的表达出来罢了。不错,笔者也认为《品三国》表达方式通俗(但不庸俗),表达语言时尚,但易中天所讲的思想内容则并不通俗时尚,传播形式已经不再感性,而是十分理性的。所以即便现在易教授比娱乐明星还火,“易中天热”也是一种“理性热”。青岛社科院研究员杨曾宪说:“中国学术真正的悲哀,不是出了易中天,而是只出了一个易中天!正因为眼下所谓教授学者泡沫多多,受众少少,这才使易中天一鸣惊人。”杨又说:“葛红兵对易中天的批评,要么强加于人,要么自相矛盾。”因
只因为易中天太容易如日中天(伍广祥/文),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只因为易中天太容易如日中天(伍广祥/文)
又名《伍广祥力挺易中天》
先注解一下,我对“易中天”三个字的理解是“容易如日中天”,我想这也是他招致许多非议和批判的主要原因。
批评易中天最常见的说法是:“《品三国》是大众文化产物,是对历史,对经典的庸俗化,粗鄙化。这样的东西流行,是文化的悲哀,学术界的悲哀,中国的悲哀......”这些批评者看上去义正词严,实际上这样的“文人”根本不懂大众文化。老伍奉劝这些批评者,你们干脆直接说易中天无非就是左手抱本《三国志》,右手抱本《三国演义》,外加一些现代流行用语,通俗的表达出来罢了。
不错,笔者也认为《品三国》表达方式通俗(但不庸俗),表达语言时尚,但易中天所讲的思想内容则并不通俗时尚,传播形式已经不再感性,而是十分理性的。所以即便现在
青岛社科院研究员杨曾宪说:“中国学术真正的悲哀,不是出了易中天,而是只出了一个易中天!正因为眼下所谓教授学者泡沫多多,受众少少,这才使易中天一鸣惊人。”杨又说:“葛红兵对易中天的批评,要么强加于人,要么自相矛盾。”因此,
1,葛红兵说:“易中天过多解释权术,较少关注历史本身”。我之所以喜欢看易中天品三国,正是是因为易教授充分的解释了权术,这也是易中天的优势所在,至于关注历史,我当然会选择去看24史里面的《三国志》,三国这段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权术,曹操,孙权,刘备,孙坚,董卓,王允,何进等等全是玩弄权术的高手,尤其是“用天子令诸侯”的曹操,是真正的一代英雄,智谋过人,有胆有略。所以即便后来三足鼎立,最后统一天下的,还是曹魏。当然,如果没有诸葛亮和周瑜,可能也就不会有赤壁之战以及此战的结果,曹操也许早就统一中国了。易教授强调解释权术,反而受到大家的追捧。是因为现代职场,商界和官场上也充满了太多的权术斗争,曹操正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2,葛红兵教授说易中天“过多讲故事,较少阐释人文理念”。如果要学人文理念,我想我肯定不会看中国历史,包括《三国志》。这些里面很少有现代文人强调的“人文理念”,还不如读四书五经。至于说易教授“过多讲故事”,我想这就更不是什么值得批判的理由了。讲故事难道不好?我认为就很好,这正是易教授的魅力所在。看看现今社会,青少年小孩中有那么多沉迷于网络游戏,成年人中那么多沉沦于声色犬马。都早把国术知识抛到九霄云外了。恐怕也只有易中天,只有用他的“易氏幽默”讲故事,才能把他们请回到知识的课堂重学国术。从某种程度上说,易中天让很多大人重回纯真的孩童时代,重回听故事的年代。现代人又有几个愿意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好在中国还有易中天,用他的办法让很多人学习了这段历史。
3,葛红兵说易中天“以《三国演义》为假想敌,用历史来要求文学,对文学不公平—伤害了《三国演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解构了《三国演义》的美学追求,人文理想”,又说:“易中天把《三国演义》作为标靶,没有注意把握历史和文学的区别,没有尊重《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对《三国演义》不公平,对喜欢《三国演义》的读者也不公平。易中天可以突出讲历史,可以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比较,但是,不能变成对《三国演义》的解构......”
事实却是,易中天多次强调,他是在尽量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品评三国事件和人物的。《品三国》做到了历史与文学的结合。现实中,许多人只看到了《三国演义》,甚至只看了电视剧,总喜欢把刘备当好人,把曹操当坏人;总认为是貂禅害了董卓,总认为诸葛亮比神仙还神,用过空城计等等。而历史的真实面目却是,曹操虽然疑心重,却总能兼怀天下并礼贤下士,是个真英雄,所以到后来,蜀国几乎没有了能征善战的大将,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而曹魏则一直人才济济。尽管刘备手下有大名鼎鼎的神勇的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可曹操手下一直有大将来应对。而当时的历史根本就没有一个叫貂禅的女人;使出空城计的更不是诸葛亮,而是魏国大将文聘。(《魏略》记载,文聘在对付孙权时用过空城计)但现实中很多人并没看过《三国志》,没有看过《魏略》,根本就不知道这些真实的历史,如果不是易中天的出现,还会有更多的人把罗贯中的书当作历史。
同时,易中天品三国时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注重文学性。我认为他所采用的现代流行术语就是一种幽默手法,这种幽默手法也是一种文学表达手法。易中天只是指出了《三国演义》中的许多虚假成分,怎么能说是是解构呢?解构这个词,大约也只有葛红兵这样的教授级文人才能提得出。
罗贯中,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写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其实大家都知道罗贯中喜欢蜀汉,喜欢刘备,偏爱诸葛孔明。所以《三国演义》偏离历史的地方很多,只是文学作品,把它当作琼瑶笔下的《还珠格格》也无妨。因为作为文学作品,它是极其成功的。罗贯中作为一个文学家,也有合理虚构历史的权利,这个权利古人剥夺不了,我们现在人仍然剥夺不了,但我们现代人和一些历史学家也有解读批判文学的权利。我
上一篇:古代名将军的命运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