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司马法》及其简介» 正文

《司马法》及其简介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187

概要: 会之以发禁者九:凭弱犯寡者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凌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⑤,外内乱,禽兽行则灭之。 【注释】 ①春嵬秋猕:春秋以前的军事练习和演习,统常在农闲时以田猎的方式进行。其中春季田猎练兵为“嵬”,秋季季田猎演习为“猕”。 ②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追击败逃的敌人不超过一百步,跟踪追击主动退却的敌人不超国90里。奔,逃走。绥,不战而退。三舍,90里,古代行军30里为一舍。 ③冢宰:周代官名,相当于宰相 ④比小事大:亲近小国,事奉大国。比,亲近 ⑤杜之:封锁,孤立。 天子之义第二 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士庶之义,必奉于父母。而正于君长。故虽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 故之教民,必立贵贱之伦经,使不相陵;德义不相逾,材技不相掩,勇力不相犯,故力同而意和也。

《司马法》及其简介,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会之以发禁者九:凭弱犯寡者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凌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⑤,外内乱,禽兽行则灭之。
          【注释】
          ①春嵬秋猕:春秋以前的军事练习和演习,统常在农闲时以田猎的方式进行。其中春季田猎练兵为“嵬”,秋季季田猎演习为“猕”。
         
      ②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追击败逃的敌人不超过一百步,跟踪追击主动退却的敌人不超国90里。奔,逃走。绥,不战而退。三舍,90里,古代行军30里为一舍。
          ③冢宰:周代官名,相当于宰相
          ④比小事大:亲近小国,事奉大国。比,亲近
          ⑤杜之:封锁,孤立。
      天子之义第二
          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士庶之义,必奉于父母。而正于君长。故虽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
          故之教民,必立贵贱之伦经,使不相陵;德义不相逾,材技不相掩,勇力不相犯,故力同而意和也。
         
      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故德义不相逾。上贵不伐之士,不伐之士,上之器也。苟不伐则无求,无求则不争。国中之听,必得其情;军旅之听,必得其宜;故材技不相掩。从命为士上赏,犯命为士上戮,故勇力不相犯。既致教其民,然后谨选而使之,事极修则百官给矣,教极省则民兴良矣,习惯成则民体俗矣,教化之至也。
          古者,逐奔不远,纵绥不及,不远则难诱,不及则难陷。以礼为固,以仁为胜。既胜之后,其教可复,是以君子贵之也。
         
      有虞氏戒于国中①,欲民体其命也;夏后氏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殷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行事也;周将交刃而誓之,以致民志也。夏后氏正其德也,未用兵之刃,故其兵不杂;殷,义也,始用兵之刃矣;周,力也,尽用兵之刃矣。夏赏于朝,贵善也;殷戮于市,威不善也;周赏于朝,戮于市,劝君子惧小人也。三王彰其德,一也。
          兵不杂则不利,长兵以卫,短兵以守。太长则难犯,太短则不及。太轻则锐,锐则易乱;太重则钝,钝则不济。
         
      戎车,夏后氏曰钩车,先正也,殷曰寅车,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也。旗,夏后氏玄,首人之势也;殷白,天之义也;周黄,地之道也。章,夏后氏以日月,尚明也;殷以虎,尚威也;周以龙,尚文也。
         
      师多务威则民诎,少威则民不胜。上使民不得其义,百姓不得其叙,技用不得其利,牛马不得其任,有司陵之②,此为多威。多威则民诎。上不尊德而任诈慝,不尊道而任勇力,不贵用命而贵犯命,不贵善行贵暴行,陵之有司,此谓少威,少威则民不胜。
          军旅以舒为主,舒则民力足。虽交兵致刃,徒不趋,车不驰,逐奔不逾列,是以不乱。军旅之固,不失行列之政,不绝人马之力,迟速不过诫命。
         
      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民德弱。故在国言文而语温,在朝恭以逊,修己以待人,不召不至,不问不言,难进易退。在军抗而立,在行遂而果,介者③不拜,兵车不式,城上不趋,危事不齿。故礼与法,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
         
      古者贤王,明民之德,尽民之善,故无废德,无简民。赏无所生,罚无所试。有虞氏不赏不罚,而民可用,至德也;夏赏而不罚,至教也;殷罚而不赏,至威也;周以赏罚,德衰也。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大捷不赏,上下皆不伐善。上苟不伐善④,则不骄矣;下苟不伐善,必亡等矣。上下不伐善若此,让之至也。大败不诛,上下皆以不善在己,必悔其过;下苟不善在己,必远其罪。上下分恶如此,让之至也。
          古者戎军三年不兴,赌民之劳也。上下相报若此,和之至也。得意则恺歌,示喜也;偃伯灵台,答民之劳,示休也。
          【注释】
          ①有虞氏戒于国中:虞舜在国都内举行誓师仪式。有虞氏,传说中的古代部落名,其首领为舜。戒,告诫,约誓。
          ②有司陵之:主管者盛气凌人欺压下属。有司,负责的官吏。
          ③介者:身着铠甲的人。
          ④伐善:自我标榜,夸耀战功。
      《司马法》卷中
      定爵第三
          凡战,定爵位,著功罪,收游士,申教诏,讯厥①众,求厥技,方虑极物,变嫌推疑,养力索巧,因心之动。
          凡战,固众相利,治乱进止,服正成耻,约法省罚。小罪乃杀,小罪胜,大罪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上一篇:《司马法》解析

》《《司马法》及其简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