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说明文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正文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242

概要:说明文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一、什么是说明文? 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二、说明文的分类:1、从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⑴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立交桥》、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⑵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⑶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经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3、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 说明文。(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文章常根据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一、什么是说明文?

    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从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⑴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立交桥》、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⑵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⑶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经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3、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            说明文。(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

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文章常根据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顺序来写 。

(2)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物的结构或参观的过程。它着眼于建筑物的空间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熟悉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整体到局部、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等)    ①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先描述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牲,再列举海水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说明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质特征。②从原因到结果:或先说结果再解释原因,或先解释原因再得出结果。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③从概括到具体:先从总体上进行说明,再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如《中国石拱桥》; ④从特点到用途:先介绍事物的特点,再说明此事物的具体用途。  ⑤从主要到次要:先说明此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再说明次要的。 ⑥从整体到部分:先整体介绍,再具体介绍各部分内容。

2、典型考题: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3、答题格式:本文或本段使用了       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填具体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

4、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四、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资料、摹状貌等。

1、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2、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举例子:列举已知的事例。其好处是可以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使人明了易懂,增强文章说服力。〔例1〕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是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如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    

(2)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使文章眉目清楚,层次清楚。〔例1〕…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例2〕鲸分为两大类。一类口中有齿,以大动物为捕食对象;一类口中无齿,以小动物和小型浮游生物为捕食对象,靠嘴里的“筛子”过滤海水,把小鱼小虾等小生物留在嘴中。    

(3)作比较: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作比较有利于突出和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例1〕……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据测算:1公斤煤能使一列火车开动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驶4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4)下定义: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确切地说明。一般它用语凝炼、严谨、正确,能科学地阐述这一概念的确切的含义。  〔例1〕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例2〕评论大都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直接表明观点和态度。    

(5)打比方:就是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加以说明。运用此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更为直观地将说明对象的特征突出了。〔例1〕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水。…… 〔例2〕“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电子信息。它能把某个区域及至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使“公路”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能享用信息资源。  

(6)列数据: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使说明内容更为正确、真实、具体,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例1〕……人休含水约占人体的2/3,鱼体含水达70%-80%,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90%以上。      

(7)作诠释:就是解释说明,就是通俗的介绍或解说事物的性质和特点。作诠释和下定义常被混淆。下定义用语更为科学严密,更侧重于揭示本质特征,作诠释则趋于通俗平实地释解概念,分析性状。〔例1〕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碰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少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例2〕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一定义)风媒花一般都很小,不漂亮,没有香味和花蜜,花被一般不发达或没有花被,花粉轻而小,数量很多,有利于风媒传粉。如玉米和大麻的花,就是风媒花。(作诠释)

[1] [2]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