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走进对联》教案» 正文

《走进对联》教案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386

概要:心在汉宝,原无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清顾嘉蘅题南阳卧龙岗联) 五、对联特点: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概括地说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

《走进对联》教案,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心在汉宝,原无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清顾嘉蘅题南阳卧龙岗联)

    五、对联特点: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概括地说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例如我们都熟悉的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还例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上联最末用“水”字,仄声,下联末字“松”,平声,前后分明,错落有致。如果我们把它改一下: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读起来是不是有点别扭?大家把次序颠倒过来试试: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
  是不是又顺了呢?这就是平仄的妙用。老祖宗既然给我们立下了平仄的规矩,必然有它的不同凡响处。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疑惑:什么是平仄?怎么分清平仄?下面就谈谈汉语的四声。汉语声调有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其中“上去入”三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六、名联欣赏 

    1、康熙三十五年(1696),昆明西郊大观楼建成,时有孙苒翁寄籍昆明,写下了一副一百八十字的长联。这副长联,上联写滇池风物,下联写云南历史,气魄雄伟,前无古人,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美誉。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欤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临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2、湖南洞庭湖的岳阳楼上也有一副何绍基的绝好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巧妙地把与岳阳有关的历史人物杜甫、范仲淹、滕子京及八仙中的吕洞宾嵌入联中,追古抚今,纵横捭阖,读来令人怦然心动。

    3、涉及名作家及名胜古迹的对联

写屈原: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写诸葛亮: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写李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写杜甫: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写范仲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写李清照: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写滁州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写桃花源: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写黄州赤壁: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写成都社甫草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眉山三苏祠: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济南辛弃疾祠: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北京潭柘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七、挑战对联:

    (一)改写对联(课件出示)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改为: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二)补写对联

1、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欧阳修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

醉翁亭中 与民同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走进对联》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