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首先,它的眼睛很特别:它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对运动的物体却能“明察秋毫”。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青蛙能敏捷地发现具有特定形状的目标,准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并选择最佳的攻击时机。所以一旦害虫在它眼前晃过,就休想活命。其次,它的舌头也与众不同:舌根长在嘴边,舌尖却倒向着喉咙。它的舌头很长,平时折叠在口腔里,一旦发现捕食的对象,舌头能立即翻转过来,加上舌尖上分泌的黏液,一下子便能把害虫逮住,卷进口中。另外,青蛙还长着两条粗壮有力、擅长蹦跳的后腿,它一跳可以有几尺高、丈把远。这些得天独厚的特殊的器官与机能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了当之无愧的捕虫能手。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六至八个月计算,它一年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同步作文: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标签:同步作文教学,http://www.88haoxue.com首先,它的眼睛很特别:它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对运动的物体却能“明察秋毫”。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青蛙能敏捷地发现具有特定形状的目标,准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并选择最佳的攻击时机。所以一旦害虫在它眼前晃过,就休想活命。其次,它的舌头也与众不同:舌根长在嘴边,舌尖却倒向着喉咙。它的舌头很长,平时折叠在口腔里,一旦发现捕食的对象,舌头能立即翻转过来,加上舌尖上分泌的黏液,一下子便能把害虫逮住,卷进口中。另外,青蛙还长着两条粗壮有力、擅长蹦跳的后腿,它一跳可以有几尺高、丈把远。这些得天独厚的特殊的器官与机能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了当之无愧的捕虫能手。
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六至八个月计算,它一年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狗——人类精干的助手
“1946年的一天,在战后柏林的一条大街上,一条年迈的军犬伏在路边。突然,那原先还默然无神的双目瞬间燃起了仇恨的火光,它猛地立起,用仅存的三条腿一跃而起,向着残杀它主人的凶手——一名正在潜逃的法西斯分子的咽喉扑过去……”这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关于狗的故事。(以故事开头引入对狗的介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狗有灵敏的感官:耳聪、目明、鼻灵。
大多数狗,都具有很出色的听觉。狗的耳朵有一层很薄而又极富韧性的耳廓,耳根有一块像手指指甲大小的肌腱,能牵动耳廓像雷达天线一样地灵活转动,(比喻使说明更加形象。)可以使耳廓大面积地朝向发声物,这使得狗有分辨微声的特殊本领。狗耳内有一张极薄的鼓膜,能在4万~5万赫兹的音频振动下引起共振,这要比一般动物的听觉灵敏得多。这就是说,狗能听见低音和很大范围内的超声。
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研制出了“水下雷达”——声纳。备有这种装置的潜艇可以用鱼雷远距离准确地攻击目标,这严重威胁了盟军“大西洋补给线”的安全。一天,一艘美国商船在大西洋上航行,被一条德国潜艇发现。此时,水手长的爱犬正卧在船的底舱,它听见了声纳发出的超声,便狂吠不止。后来,这艘商船被击沉了。这使当时还没有反声纳装置的盟军受到启发——下令每条船都得配备几条狗。战后,根据这个道理,配制出一种先进的反声纳装置。
狗的视力非常强。它可以在百米以外发现比一枚图钉还要小的东西。但狗的眼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白天和夜晚,狗的视差非常大。在夜里,狗通常是无法用眼睛看东西的。
狗的鼻子很灵,它只要嗅一下罪犯的衣服,便能成功地进行跟踪。对于这一点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几乎所有的侦察片中,警犬的这一绝技表演都是少不了的。另外,海关、边检站还利用狗的嗅觉对危险品、毒品、武器等进行检查,效果都不错。
此外,狗还具有超常的记忆力、迅速反应力以及速跑、搏斗等方面的能力。这些都为狗能成为人类精干的助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们以不同的目的、要求驯化着狗,把它驯养成协助侦破案件的警犬,服务边防巡逻的军犬,还有引导盲人的导盲犬等。
狗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精干的助手。
鹰
鹰通常翱翔于高空的孤寂中。黑黑的影子,像是又高又蓝的天的勋章。只有鹰,才配得上这枚高贵的勋章。
鹰天生英雄命运,它的出身决定它要做个永远的英雄。因此,自它有个翱翔的能力,就要一辈子生活在高空中。
苏东坡说:“高处不胜寒。”
在平原上,在山坡上,在山顶上,人们都以仰望的姿势凝视着鹰。鹰在高空中不厌其烦地转着圈子。它的周围没有飞鸟,也没有云彩。云彩和飞鸟都远离了鹰。高空中,它没有伙伴,亦没有朋友,显得寂寞。那在蓝色的天幕上描写的一圈一圈黑色同心圆,似在召唤什么,又似在拒绝什么。
鹰拒绝了伙伴,但召唤着孤独。
它安享着超越了一切的孤独,独自品味着孤独中灵魂的自由自在。它犀利的目光注视着底下蝇营狗苟的飞鸟,冷漠而又骄傲。几千年前,燃起中国农民第一次反抗烽火的陈胜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给予了鹰这双冷漠而又骄傲的眼睛最好的诠释。
国画大师们的鹰画,无一例外地渲染了它的眼睛,无论是站着的,跃跃欲飞的,还是振翅高飞的,都通过眼睛,冷漠而又骄傲地望着画外的你,让你凭空矮了几截。画中的鹰,只以这种目光,就在气势上压倒了你。
最让我怦然心动的是这样一幅画:一只羽毛凌乱的鹰,站立在一根横木上(那样的地方本不适于鹰栖息啊),一条铁链牢牢缚住了它的右脚。这只身陷囹圄的鹰,仍通过它的眼睛,冷漠而又高傲地望着画外的你,没有忧伤。处于困境中的英雄,仍有不屈的傲骨。
因此,想要拥有猎鹰的猎人,就得先驯服鹰的傲骨。他们把捉来的鹰紧紧地夹在双膝间,然后就用猎人的大手,压下鹰高昂的头颅。鹰挣脱手,仍高昂起头。于是手又压下,在一次又一次的压迫与反压迫中,猎人残酷地摧毁了鹰的傲骨,直到鹰卑顺地伏于猎人的脚下。
真是让人悲哀的蜕变!
但是,尽管悲哀,许多人还是要像鹰一样遭受生活这只大手的重压。相互搏斗的结果实在难以预料。对于鹰,我们有很多东西值得口味。
小 鸡 雏
上海 廖晓敏
又一群新的生命在蛋里蠕动……慢慢地,一个个蛋壳碎裂了。破碎的蛋壳中探出颗颗湿漉漉的小脑袋。它们扭动着小小的脖颈,带着旺盛的活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探视着这初来乍到的新奇世界。这就是小鸡雏。
它们浑身披着细细的绒毛。这绒毛光滑而细腻,让你一看就想伸手触摸。可爱的小脑袋上嵌着一双玲珑剔透的小眼睛,多讨人喜欢啊!槿色的小嘴和小爪子、似乎是它们那件鹅黄色毛衣的点缀品,远远看去。真是漂亮极了。可以说,每一只小鸡雏都是大自然美的赐予。
小鸡可不喜欢蹲在窝里睡大觉,而喜欢参加户外活动。在阳光普照的时候晒晒太阳,或是在杂草丛生的地方探探“险”。小鸡有强烈的好奇心:草丛中穿行的飞蛾要去扑,地上爬行的虫子要去叼,泥土中露出的草根要去扒,连地上的废铁丝也要去啄试啄试。瞧这群跃跃欲试的小家伙,正在草丛边发牢骚,大概是为捉不住那只大蚂蚱而赌气吧!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