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同步作文【七年级上新点格作文】第一章 写点格观察日记 第二讲 运用四格架结构» 正文

【七年级上新点格作文】第一章 写点格观察日记 第二讲 运用四格架结构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同步作文   阅读:68481

概要:春天是美丽的,但它的到来却又多么不容易,经历了怎样一个漫长的冬季,才换得眼前这一片姹紫嫣红。看着这晴朗明快春天,想想那灰暗阴郁的冬日,我懂得为什么人们称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为乐观的诗句了。这是一篇不错的写景抒情散文,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在静态描写春天山水的同时,有些地方还化静为动,写得伶珑剔透,活灵活现。比如写山,“山神醒了,打个呵欠,伸个懒腰,霎时,山风乍起,催开花蕾,山泉奔流,滋润山树”,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山花烂漫,泉水叮咚的动态画面;比如写水,“河水在不知不觉间涨满了小小的河床,远看粼粼波光,点点斑斑,近看河底一览无余,尾尾银鱼,影布石上”。一个“涨”字,活画出冰雪融合,春水荡漾,河水汤汤的情致;“影布石上”的银鱼简直写绝了水的清澈,写活了鱼的姿态。写景状物,能如此这般,不能不让人佩服。第四格:对比映衬格。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

【七年级上新点格作文】第一章 写点格观察日记 第二讲 运用四格架结构,标签:同步作文教学,http://www.88haoxue.com

春天是美丽的,但它的到来却又多么不容易,经历了怎样一个漫长的冬季,才换得眼前这一片姹紫嫣红。看着这晴朗明快春天,想想那灰暗阴郁的冬日,我懂得为什么人们称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为乐观的诗句了。

这是一篇不错的写景抒情散文,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在静态描写春天山水的同时,有些地方还化静为动,写得伶珑剔透,活灵活现。比如写山,“山神醒了,打个呵欠,伸个懒腰,霎时,山风乍起,催开花蕾,山泉奔流,滋润山树”,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山花烂漫,泉水叮咚的动态画面;比如写水,“河水在不知不觉间涨满了小小的河床,远看粼粼波光,点点斑斑,近看河底一览无余,尾尾银鱼,影布石上”。一个“涨”字,活画出冰雪融合,春水荡漾,河水汤汤的情致;“影布石上”的银鱼简直写绝了水的清澈,写活了鱼的姿态。写景状物,能如此这般,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四格:对比映衬格。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点,把有关事物拿来同它作参照。对比映衬就是通过对他事物的描写,与要表现得事物构成对比或映衬关系,以更好地突出表现要表现的事物。请看下列文段: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

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鲁迅《雪》)

先写江南雪景“滋润美艳”,多用暖色调的形容词,笔致细密、舒缓,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而蜜蜂的纷飞喧闹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渲染了田园牧歌式的恬淡气氛。这些已足见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因雪罗汉的消释流露出对美好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写朔方雪景“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奋飞”“升腾”,则一反先前温柔、缠绵的语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的质地、形态的描写,也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人生观的写照,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期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总之,《雪》中“优美”与“壮美”两个形象和谐统一,并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作者写江南雪景的优美,就是为了衬托出朔雪的壮美。在这种以动衬静,因动取势和对照描写中,饱含作者情感的两幅图景便跃然纸上,如在目前,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再看一篇文章:

清秋

秋日将尽,冷雨微寒,窗外是潺潺的雨声,萧萧的雨幕,象落叶飘飞,似静夜飞花;灯下是清清的茶水,淡淡的书香,令诗情浓郁,让心绪飞扬,那就让我且随先人诗词的牵引,拨云穿雾,去感受雨为何物,竟能使昼短,能让夜长,能被人千古吟唱。

对于雨的描写,自古以来,佳句甚多。苏东坡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温庭筠的"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有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且无"都描绘出了潮潮润润的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只要雨不直落,风不斜吹,撑伞走在雨中,任雨点敲在伞面,再将伞柄轻旋,雨珠向四方喷洒,既而旋成了一圈飞檐。亦或是将伞抛到一边,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湿意,这样的雨中即景我们一生又能赶上几回?!

骤雨初歇,景色清冽,诗人们难免会感慨万千,王维有《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仿佛将我们带到了世外桃源,这里不见喧嚣的车流,混沌的天空,只有风爽月明松清,让心情得到片刻的沉淀,也是不错。苏轼有《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是一种雨后扬鞭的快意,软草,轻沙,让诗人策马赶路心自闲,挥洒文字云雨间。

雨,很奇妙,当你高兴的时候,它象一首欢快的歌,隔了窗子听去,欢快悦耳,清韵悠扬;当你落寞的时候,它又变成一首忧伤的诗,雨打窗棂,凭填感伤。诗人们也常常借雨抒情,移情于境,将爱,雨,情,愁,织就成一张细细的网,网住了一颗颗孤独驿动的心。陈与义的《春寒》"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看似赞花,意在赞人,落笔生花,意味深长。晏几道的雨中落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都将这挥之不去的刻骨铭心托入了雨中,仿佛把独立的人、双飞的燕、飘洒的雨、凋零的花都融入了时空,化作了永恒。唐后主李煜的"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含思凄婉,未几下世。诗人身陷北国,中宵罗衾似铁,细雨潺潺盈耳,心绪无比哀伤,种种愁情,岂是一声对雨长叹所能承载!

雨不但可观,更可以听。听听冷雨。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听上去是那么凄凉,凄清,凄楚。还有她的《添字采桑子·芭蕉》描绘到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情景:"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凄楚之外,更添凄迷。聂胜琼的"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可谓寄雨托思极品,恍惚中似见雨点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滴滴点点滴滴,细细琐琐屑屑,间间密密歇歇,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芭蕉,雨,都象是一颗湿漉漉的灵魂,在屋前窗外,呼唤呢喃。

窗外,秋雨还在飘飘洒洒,如烟似雾地笼罩着冥冥众生,想着重聚遥遥无期,往事过眼云烟,掩书长叹"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当雨声响起时,兀然独坐,静听天籁,只有听凭"古往今来多少事、都随风雨到心头"了。

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古代文人墨客对雨的不同感受,使我们与诗人同悲,与文豪同乐。

小结:

移步换景、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映衬是写景日记常用的格式,它们在一篇文章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综合运用。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把握。

作文:《游       记》

要求:1、运用移步换景格安排结构,并穿插运用其他格式。2、字数600字以上。


上一页  [1] [2] 


Tag:同步作文同步作文教学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同步作文
》《【七年级上新点格作文】第一章 写点格观察日记 第二讲 运用四格架结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