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教案2017年中考重点文言文复习讲义» 正文

2017年中考重点文言文复习讲义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考语文教案   阅读:68319

概要:D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属:类—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属引凄异 相似神情与苏黄不属同“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为:a:wéi(动词,作为,当,是) 吴广为督尉 为坛而盟B:Wèi(介词,为了,向,对)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天下唱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之怡然称快 // 项为之强C:特殊:wéi为,为所,为…所(表被动,被) 二虫尽为所吞,士卒多为用者 \\贤能为之用,山峦为晴雪所洗3、古今异义:A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妻子儿女 c 无论魏晋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不值得e鲜美:古义:新鲜美丽 f 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4、词类活用:a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父利其然也//邑人奇之//吾妻之美我者// 父异焉5、成语:出自本文(8个)无人问津 豁然开朗 不足为道 怡然自得 与世隔绝

2017年中考重点文言文复习讲义,标签:中考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D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属:类—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连接属引凄异          相似神情与苏黄不属

同“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为:a:wéi(动词,作为,当,是)  吴广为督尉   为坛而盟

B:Wèi(介词,为了,向,对)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天下唱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之怡然称快 // 项为之强

C:特殊:wéi为,为所,为…所(表被动,被)    

             二虫尽为所吞,士卒多为用者   \\贤能为之用,山峦为晴雪所洗

3、古今异义:

A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妻子儿女   

c  无论魏晋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不值得

e鲜美:古义:新鲜美丽                     f 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4、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父利其然也//邑人奇之//吾妻之美我者// 父异焉

5、成语:出自本文(8个)

无人问津    豁然开朗  不足为道    怡然自得   与世隔绝    落英缤纷   世外桃源    黄发垂髫

6、组成语:

a怡(快乐)  怡然自乐   怡然自得  心旷神怡      b既出:已经   既往不咎    一如既往

c欲穷其林: 穷、尽  无穷无尽、山穷水尽          d复前行:再、又   周而复始、死灰复燃

e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 不足为奇微不足道        f皆叹惋:全、都  比比皆是  草木皆兵  皆大欢喜

g间:间隔   挑拨离间     亲密无间               h 说、道:说三道四    说长道短    说东道西

i逢(遇到)  棋逢对手   左右逢源   枯木逢春      j舍(舍弃)    舍近求远   舍生取义   舍生忘死

四、内容理解:

1、作者笔下的桃源是怎样的理想境界?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理想?(作者为什么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

桃源:景色优美,资源丰富;人民生活富足、自由快乐,民风淳朴;社会和平安宁,没有剥削压迫、战乱

如何理解:是作者不满社会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与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但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2、具体概述作者笔下的桃源生活(会默名句)

  a自然环境优美、富饶:“土地平旷……鸡犬相闻”

  b社会环境安定、祥和及人们生活的幸福快乐、民风纯朴:“其中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

  c 桃林美景: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

3、理解首段描写桃花林景色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优美而神奇

作用: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桃花源的出现作铺垫,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气氛

4、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害怕世人知道了这个美好的地方,来扰乱破坏他们的宁静安定的生活

5、体会“豁然开朗”写出渔人怎样的感受?

写出渔人从视觉到心情突然由狭窄幽暗变得宽阔明亮的感觉与“豁然开朗”相对应的语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乃”字又怎样的表达效果?介绍了了什么?说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现了桃源人对外面改朝换代的时世感到吃惊渔人向桃源人介绍了自秦以来的历史桃源人为世间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7、文章最后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的目的是什么?

暗示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在当时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也是不会实现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叹惋之情

五、翻译重点句子:

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爱莲说》《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作者:⑴刘禹锡   ⑵周敦颐

二、知识点:1、重点词义:惟吾德馨(香气,品德高尚)   丝竹(指音乐)    劳形(使…劳累) 

                    不染(沾染)濯(洗涤)    不妖 (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生枝蔓)(长枝节)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中考语文教案中考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教案
》《2017年中考重点文言文复习讲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