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高2017级教案)» 正文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高2017级教案)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600

概要: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7.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二、形象鉴赏 · 景§ 鉴赏思维切入点: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模 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1、概说整个画面,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或这写了什么样的景 2、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高2017级教案),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7.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形象鉴赏  ·  景

§                     鉴赏思维切入点:

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

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模    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1、概说整个画面,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或这写了什么样的景
2、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1、筛选景物:舟、人、山、雨、鸟……

2、抓描写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

眇眇、秋、独……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鉴赏诗中的景象)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例2: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组织答案落脚点:

1、抓住景物、分析景物、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实践训练: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鉴赏诗中的景象)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案:1、“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既写景又抒情)

2、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三、形象鉴赏  ·  物

§                     鉴赏思维切入点:

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2、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鉴赏梅的形象)

思路:

分析“梅”的特点→人若具有这些特点将是怎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高2017级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