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社科文» 正文

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社科文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133

概要:1.下面对句中加“.”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其中“自然”是指“人生世相”。B.“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其中“艺术”主要指“取舍剪裁”。C.“另建立一个宇宙”,其中“宇宙”是指“创作范围”。D.“凿顽石为雕刻”,其中“雕刻”是指“艺术作品”。2.下面是第二段中画线的长句子的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眼前必有钩摄神魂的新鲜生动的画境或戏境,使人忘掉一切而处于独立自足的境界。B.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会使人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置身于独立自足之乐的小天地。C.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会使人霎时忘掉世间一切憎爱悲喜,而处于独立自足的境界。D.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必有新鲜画境或戏景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人达到独立自足的境界。3.细读第三自然段,下面对诗的境界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悠久而流动的 B.使“刹那间”成为终古C.使“片段”成为完整的形象 D.使形象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

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社科文,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1.下面对句中加“.”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其中“自然”是指“人生世相”。

B.“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其中“艺术”主要指“取舍剪裁”。

C.“另建立一个宇宙”,其中“宇宙”是指“创作范围”。

D.“凿顽石为雕刻”,其中“雕刻”是指“艺术作品”。

2.下面是第二段中画线的长句子的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眼前必有钩摄神魂的新鲜生动的画境或戏境,使人忘掉一切而处于独立自足的境界。

B.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会使人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置身于独立自足之乐

的小天地。

C.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会使人霎时忘掉世间一切憎爱悲喜,而处于独立自足的境界。

D.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必有新鲜画境或戏景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人达到独立自足

的境界。

3.细读第三自然段,下面对诗的境界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悠久而流动的                        B.使“刹那间”成为终古

C.使“片段”成为完整的形象             D.使形象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也可以说,一般艺术也都是人生世相的反照,它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

B.“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体抄袭过来”,诗的创作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C.诗“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欣赏者有读诗时,自身的性格和情趣也会直接影响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D.“诗与实际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要使诗达此妙处,在诗歌创作中要抓住生活中的典型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

典型错例反馈

题号

错误归因

金手指

参考答案

(一)1.B(从第①段中“他们广养门客,苦心经营,倡合纵、拒强秦,确是做了不少事情,或亦不愧‘君子’之称”,第⑥段中叶“‘四君子’之成为‘君子’,主要靠了天生的门第、财富和权势”等内容可看出A、C、D正确,而B项中“为这些士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环境”不合原文意思。)

2.C(从第⑤段末尾的内容可看出:其他几项问答不全或不合文意。)

3.D(从第④段知道,在“毋望之祸”中,黄歇没有听取朱英的建议,以致受挫,因此D项不能作为根据。A、B、C三项从第②③④段中可得知。)

4.A(“倡合纵,拒强秦。做了不少事情”见第①段;“都有见识浅薄的缺陷”从②③④⑤段:中可看出。B项中“齐名”与原文不符;是对作者观点的附会 C项中“罕见”太绝对,D项中“更显赫”错误。)

(二)1.B.  A.C.不全面。

2.C. “眼花缭乱” 这里指的是中国艺术家被摘拾回来的众多西方艺术观念、主义、流派搞得无所适从。

3.D.

4.C.  “导致了中国艺术家艺术理念的混乱、艺术精神的贫乏”错。

(三)1.D(应该是“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2.D(A“现在已经没有了”片面;B“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偷换概念;C“在人生中选择”以偏概全)

3.C(A“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绝对化B“文化荒漠”和“荒漠化”混淆概念D“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与文意不符)

4.C(世界文化多元化一体化,所以东西方文化之间应该有沟通交流互补,而不是“保护……不受影响”)

(四)7.B     8.A        9.D     10.C

(五)1 、B      2 、C    3、D    4、 A

(六)1.D(雅文化可以影响俗文化,但不会变成俗文化。)

2.B(A.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不能说与人们的生活无关。C.俗文化也属于文化,

它的根本功能就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对人们的思想影响。D.表

层文化和中层文化,即物资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雅俗之别。)

3.C(此项解释的是“礼”的形成,而不是解说"礼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另外,

“强制执行”不当。)

4.D(俗文化是大众文化,大众存在,俗文化就不会消逝.见第二段的开头。

(七)1.C(“东突厥斯坦”与“东突厥汗国”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所以“东突”分裂分子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所以“东突”分裂分子是东突厥汗国的突厥人的后裔,这种说法不准确。)

2.D(“最直接的根源”。这种说法不准确。“突厥人受到泛斯拉夫主义的广泛压迫”不准确,应该是突厥语族中的鞑靼人。)

3.D(外国相关的政府对“东突”分裂势力是持打击和压制的态度的)

4.B(是有些人的幻想,并未成为事实。)

(八)1.C (A、“源于古人想象的一个神话故事”,“来源”不正确,原文信息是“民间传

说或神话并非完全出于古人的想象”。B、“古代”不如原文“远古时期”准确,

且以偏概全,原文说“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

理现象的事件”。D、“在原来文化的基础上”与原文“当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断”

不吻合。

2.D(D、“一代又一代的传说和文人加工”与题干“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不

吻合;且“文人加工”材料中无此信息。

3.D(A、“先民战胜自然灾害”表示“已然”,而神话表现的是“将然”,是表达人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社科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