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正文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02-27 21:45:5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现代文阅读   阅读:68391

概要: 4.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分) 答: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考点】该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题干中的“反而”一词暗示了“主观情绪”要从两方面回答:一是无辜获罪被贬的失意、郁闷、愤慨,一是在浩瀚的宇宙时空下豁达开朗的胸襟。概括“客观环境”,从“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容易找到答案,而“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易错点】第二问只关注自然环境,而漏掉了社会人文环境。【备考意见】对于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结合文意,不可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一点要通过平时的阅读训练得到强化。此题的难度在表述上,一定要注意题干的提问,表述的指向性一定要明确。近年来阅读题的设置上,用材料原句回答的问题少了,大都要经过一定的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标签:现代文阅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4.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分)

  答: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

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考点】该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题干中的“反而”一词暗示了“主观情绪”要从两方面回答:一是无辜获罪被贬的失意、郁闷、愤慨,一是在浩瀚的宇宙时空下豁达开朗的胸襟。概括“客观环境”,从“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容易找到答案,而“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易错点】第二问只关注自然环境,而漏掉了社会人文环境。

【备考意见】对于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结合文意,不可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一点要通过平时的阅读训练得到强化。此题的难度在表述上,一定要注意题干的提问,表述的指向性一定要明确。近年来阅读题的设置上,用材料原句回答的问题少了,大都要经过一定的分析理解加以整合。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而有自知自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色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1998年全国高考题)

27.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作者为什么吃惊?

答:因为没几天便是立秋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析:从试题中我们看到,答案都是原文中的语句,并且在所提问题所在的附近,也就是说体现了上面的答题原则。答题时,我们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明白命题者的问题出现在原文的哪个位置,在这个位置的附近找信息源,确定中心语句,把它摘取出来,看它适合答题技巧的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然后加工组合。

三、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题, 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

1998年考查点为反复、衬托。1999年考查点为比喻。2000年考查点为托物言志、拟人(采用新教材的江西、山西、天津卷中还加考了前后照应的结构作用)。2001年考查了象征。2002年考查了比喻、比拟。2003、2004、2005、2006年全国卷以及各地高考卷考查点更多。

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例】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3、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1)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

(2)好处:深化主题。

4.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6分)

   (1)特征: 

   (2)作用: 

答:⑴特征:秀美,宁静。

   ⑵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意思答对即可)

  5.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使文章更有亲切感;点明主题,表达“我”灵魂归乡的愿望。

四、对“审美鉴赏性试题”,要求我们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例】1.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6分)

 2.2006年湖南卷第20题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供参考的赏析角度均为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别为“谋篇布局”“联想的运用”“景物描写特色”,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赏析时,考生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作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叙评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从谋篇布局的技巧来看,我们可以思考:选材前伸后延,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剪裁别具匠心;文章以参观鲁迅故居的游程为外部线索,以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为内部线索,两条线索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开头与结尾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思想和情感逐层推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考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现代文阅读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