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怀念母亲》课堂教学实录

[02-24 03:35: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68556

概要:《怀念母亲》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怀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教学准备搜集季羡林生平简介及其相关作品《赋得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生:季羡林先生。师:(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介绍。师:(课件出示: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请同学们默读《赋得永久的悔》。生:默读,交流感受。师: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板书《怀念母亲》)读出“怀念”的情感。生:齐读课题。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师:(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课文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三、抓住重点语句,品读(一)品读

《怀念母亲》课堂教学实录,标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怀念母亲》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怀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

搜集季羡林生平简介及其相关作品《赋得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生:季羡林先生。

师:(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介绍。

师:(课件出示: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请同学们默读《赋得永久的悔》。

生:默读,交流感受。

师: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板书《怀念母亲》)读出“怀念”的情感。

生:齐读课题。

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课文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读

(一)品读怀念“生身母亲”

师: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读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第一,这段当中有哪些词语你不懂,第二,在这段文字当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评价朗读)书读得很熟练。有你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终天之恨”

师:谁能联系课文,帮助这个同学弄懂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师:我们再次用心来读这段文字,看你能不能捕捉到季羡林内心的感受。用心来读每一个文字。

生:朗读。

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

师:体会的很用心,掌声送给你!

生:“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慕,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失去了母爱,成了一个灵魂不全的孩子。

师:的确,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品味的句子,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句话,看你还能读懂什么?

生:我觉得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眷恋,对母亲的渴望。因为作者觉得只有拥有母爱,自己的灵魂才是完全的。

生:失去了母亲,作者感到内心无比空虚、寂寞,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一片黑暗,只有遗憾和悔恨一支充满了作者的心头。

师:你的发言太精彩了,说出了此时季羡林的心声。季老先生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呀!正像古人所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同学们交流的太好了。你们的发言让老师感动,我们把这种感动变成我们的朗读,我们来读一读这段文字,来体会此时的季羡林的心好吗?(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生:带着体会和理解,动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朗读,她仿佛让我看到了季羡林的那颗悔恨之心。

(二)研读思念“祖国母亲”

师: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6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边读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朗读3——6自然段,批注感受。

师:谁能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生: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师:此时,你最想和大家交流哪些语句及体会?

生:“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让我知道了作者远离故乡,身居异国他乡,常常会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对她们的思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师:这句中的“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也”字,我体会到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一样,常常来到梦中。

师:是呀,“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母亲与生身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的心目中两者同样重要。

生:我想和大家交流作者第一篇日记中的语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从这里知道了黄昏时作者心中充满了凄凉,还有一些甜蜜。

师:“凄凉”和“甜蜜”是不是矛盾?你怎样理解的?

生:不矛盾。

生:“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与母亲、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不免有忧愁,有思念。

师:他为什么又是“甜蜜”的呢?

生:我想是作者在异乡,他想到他的老朋友和故乡,他心底里有一些温暖。

师:作者的心会进行怎样的活动,他得心会到哪儿,他的心会看到什么呢?

生:他回想起以前的一部分人和美好时光。

生:主要是怀念,怀念以前朋友帮助过他,以前的欢乐时光,等等。

生:想到了祖国母亲的壮丽山河。

生:我觉得他想到了自己的祖国母亲,他把自己的祖国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

师:当他想到祖国、想到母亲、想到朋友的时候,他发现,凄凉少了,反而会多了什么?(甜蜜)所以,有时候,回忆是一剂良药,它可以慰藉我们一颗孤独寂寞的心啊。

在这个句中,哪个字最能表达出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生:“糊”

师:糊是什么意思呢?

生:粘、缠在、萦绕、包起来,占据了大部分、想甩也甩不掉……

师:想甩也甩不掉的是什么呢?是内心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全都融入到这个“糊”字中了。

谁来给老师和同学们读出作者这种甜蜜。

(请学生朗读)

师:一个“糊”字,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对祖国无尽的怀念。

生:从第二篇日记我知道了作者从房东太太身上懂得了外国母亲和祖国母亲是一样的,都很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1] [2]  下一页


Tag: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怀念母亲》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