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研究课《鲁班和橹板》教学设计» 正文

研究课《鲁班和橹板》教学设计

[10-21 00:53:5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48

概要:研究课《鲁班和橹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的意思。3.通过朗读体会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教学流程一、自读比较,导入课题。1.(出示鲁班人物像)猜猜看,他是谁?(板书:鲁班,生自读。)(板书:橹板,生自读。)2.把上面两个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与前一个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自读自悟,大胆质疑。1.学生根据课题质疑。2.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同桌合作,交流初读成果。师:你是怎样读这篇课文的?哪些字、词、句你是注意读的?课文的哪儿是问题的答案。4.学生提出自己无法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1)学生之间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回答。(2)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出示:①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②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三、落实重点,合作交流。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鲁班为什么发明橹板呢?(生读第一、二自然段。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老艄公的“十分吃力”和“累得满头大汗”。)2.学习第三、四自然

研究课《鲁班和橹板》教学设计,标签: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研究课《鲁班和橹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的意思。
   3.通过朗读体会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一、自读比较,导入课题。
  1.(出示鲁班人物像)猜猜看,他是谁?(板书:鲁班,生自读。)
    (板书:橹板,生自读。)
  2.把上面两个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与前一个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读自悟,大胆质疑。
  1.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2.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合作,交流初读成果。
  师:你是怎样读这篇课文的?哪些字、词、句你是注意读的?课文的哪儿是问题的答案。
    4.学生提出自己无法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
  (1)学生之间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回答。
  (2)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出示:①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②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
  三、落实重点,合作交流。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鲁班为什么发明橹板呢?(生读第一、二自然段。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老艄公的“十分吃力”和“累得满头大汗”。)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多媒体画面展示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加上第三、四自然段的文字配音。)
  (2)师:带着“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这个问题到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轻声读、大声读、默读,也可以与同桌一起读。
  (3)小组合作,进一步读懂、读好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提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边看图边读;可以读读课文,再学着动手做做(画图,剪纸,捏橡皮泥等),也可以边读边表演。
  学生在小组内自选方法合作学习。
  (4)交流小组学习方法、读书情况并随机指导。
  各小组介绍、读书,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朗读充分感知第四自然段(结合画面)。
    (5)表演诵读第三、四自然段。
    (6)小结:人们就把鲁班发明的这种摇船工具叫做“橹板”。
  四、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师: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你知道鲁班还发明了什么?哪些工具也是受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课后,请小朋友收集鲁班或其他发明家的资料,也可以是其他仿生学的知识。


Tag: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研究课《鲁班和橹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