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江苏省2009年阅读教学比赛教案:《理想的风筝》教学简案徐州市铜山县实验小学 杨 迎教学目标:1.通过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工作、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2.感情朗读文章,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感受人物身残志坚,对工作、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过渡导入课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完成板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抓住细节描写,深入感受和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1.文中哪些细节描写打动了你,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学生默读课文第4到第9自然段,思考、标画、批注。2.对学生的答问及时进行引导、归纳、整理和小结(1)谈丢腿:刘老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深入品悟。从中体会刘老师的乐观、笑对残疾,笑对人生。学生有何表现?从中读出什么?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2)写板书:刘老师如何板书?从中感受刘老师的顽强和坚韧:为了写好板书,教好学生,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支撑他的仅仅是那根圆木棍吗?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3)放风筝:刘老师如何放风筝的?哪些细节描
江苏省2017年阅读教学比赛教案:《理想的风筝》,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江苏省2009年阅读教学比赛教案:《理想的风筝》教学简案
徐州市铜山县实验小学 杨 迎
教学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工作、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2.感情朗读文章,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身残志坚,对工作、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过渡导入
课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完成板书)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抓住细节描写,深入感受和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1.文中哪些细节描写打动了你,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学生默读课文第4到第9自然段,思考、标画、批注。
2.对学生的答问及时进行引导、归纳、整理和小结
(1)谈丢腿:刘老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深入品悟。从中体会刘老师的乐观、笑对残疾,笑对人生。
学生有何表现?从中读出什么?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写板书:刘老师如何板书?从中感受刘老师的顽强和坚韧:为了写好板书,教好学生,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支撑他的仅仅是那根圆木棍吗?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放风筝:刘老师如何放风筝的?哪些细节描写打动了你?
重点引导学生品悟第9节感受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三、感情升华、提升主题
1.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
2.探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咏华山》教学简案
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 沈 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了解“咏”“山顶”“山腰间”等词语的意思。正确、美观地书写 “华、岁、代”。
3.通过观察、朗读,感受华山的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感叹句。
4.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认真书写等习惯。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感受华山
1.课题教学。读准课题,默记字形。
2.随机拓展。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在交流分享中丰富教学内容,区分“华山”的“华”与其他语境中的“华”的读音。
3.经验迁移。与花果山比较,凸显华山的高。
4.学习感叹句:“啊!华山真高哇!”
二、认识寇准,朗读古诗
1.认识寇准。在教师创造的语境中依次学习词语“寇准”“宋代”“七岁”,并通过口头运用及时巩固。
2. 朗读诗歌。通过录音示范,加上多种形式的练习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随机教学“咏”字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学习新词
1.指导读正确
(1)教师范读。
(2)组织练读。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引导他们用横线画出读不准的字词,多加练习。
(3)反馈指导。
①利用简笔画学习与“山”有关的三个词语——山顶、山腰间、山路。
②采用“登词语山”的方式学习下列词语——登华山、沿着山路、艰难、爬上山顶、情不自禁、吟诵、称赞。
2.指导读流利
(1)组织学生自由练读。
(2)反馈指导。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称赞”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外,主要侧重于长句朗读的指导。
四、引导探究,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组织自学。
3.反馈指导。在交流中,随机范写,择要讲述。
4.在《习字册》上练写。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