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生26:反衬。 师:怎么衬?以动写静。欣赏一个句子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一种是形式上,还有一种是——,“渺远的鸡啼”为什么不说狗叫呢? 生27:因为鸡啼代表的是黎明,而他们安塞腰鼓是要冲破旧社会的封建思想,贫苦,这样衬托了他们打完了腰鼓后心中的感觉。 师:黎明的到来,新的希望。答得很好。这从哪一个角度回答的呢? 生28:意境。 师:意境,内容。因此欣赏一句话一般从两个角度:一种是从意境,内容;一种是从写法。刚才说到“鸡啼”代表着黎明,给人以希望。写法上是—— 生29:以动写静。 师: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沉寂下来的安静,迎接新的希望的到来。 (这是本文的第一个教学环节,老师意在创设一种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争论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师: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对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写安塞腰鼓想表达什么思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四,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师: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对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写安塞腰鼓想表达什么思想?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生1:表达对黄土高原上生命、力量、活力的赞颂。
师:表达对生命、力量、活力的赞颂,在文中哪一段里可以看得出来?
生2:在第18段。“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耗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能释放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我觉得在这里可以感受出作者对农民生命力的赞扬。
师:请坐。在18段里,她觉得歌颂了生命的力量。
生3:赞颂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比如,我们的民族是豪放的。
师:你在哪一段里找到的?
生3:第12段: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第16段:“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
师:我想问一句,这里体现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生3:坚毅不屈、蓬勃向上、积极进取、而且集聚着生命力。
师:回答得很好,请坐。
生4:还表现了安塞腰鼓独特的美、阳刚的美。是在第7自然段: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师:还有紧接的句子,“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里歌颂了安塞腰鼓独特的——
生5:美
师:这叫做我们中国特有的外国没有的——民间艺术。歌颂了黄土高原上这种特有的民族艺术。
生6:我想赞颂了对生命奔腾的感情,表达了他们要挣脱、冲破、撞开那种黄土高原的困倦寂寞。
师:好像和第一个一样,表达对生命的渴望,对力量的表现。记得刚才在质疑的时候,有位同学提到第19段,在歌颂谁呀?
生7:黄土高原。
师:要记住黄土高原是生育了安塞腰鼓这种艺术的沃土,所以作者也深情地赞颂了黄土高原。尽管它贫瘠、落后,但是却孕育了这么奇丽的艺术之花。这篇课文表达的意思先暂时理解到这,每一个人的理解都有它的合理之处,但最后我们要概括起来看一看,哪一个理解更能总括全文。整篇文章让你感受到的更多地是哪一种理解?这篇文章既然写得这么深奥,写得这么好,我们一起朗诵一遍。
生(齐读全文):
(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一板书:)
是生命力量的体现
是民族精神的再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