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校级示范课《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正文

校级示范课《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02-25 14:56:0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68876

概要: 五、学法迁移1.岑参在《渔父》中这样写到“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板书:取适非取鱼】诗人们垂钓不在于取鱼,而在于获得一种心境。我们再来看白居易的《垂钓》,仔细读读整首诗,在看看阅读提示,想想这里的渔翁又在钓什么呢?2.由于诗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垂钓的体验也不同。白居易垂钓的满腔苦闷;柳宗元寒江独钓的孤傲洒脱;张志和烟波垂钓的闲情逸致……正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最后让我们一起再读读今天学的词《渔歌子》,感受那份垂钓情怀。(齐读)3.课后我们可以再读读其他垂钓诗,(课件出示:杜牧《渔父》、柳宗元《渔翁》、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品味诗人除了钓鱼,还获得了一份怎样的心情。板书设计: 渔歌子 江雪 春江垂钓图 寒江独钓图 悠然自得 孤寂凄凉 取适非取鱼教学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每一册教材中,均有古诗两首或三首的教学内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它们都是割裂开来,独立教学。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生上课所

校级示范课《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五、学法迁移

1.岑参在《渔父》中这样写到“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板书:取适非取鱼】诗人们垂钓不在于取鱼,而在于获得一种心境。我们再来看白居易的《垂钓》,仔细读读整首诗,在看看阅读提示,想想这里的渔翁又在钓什么呢?

2.由于诗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垂钓的体验也不同。白居易垂钓的满腔苦闷;柳宗元寒江独钓的孤傲洒脱;张志和烟波垂钓的闲情逸致……正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最后让我们一起再读读今天学的词《渔歌子》,感受那份垂钓情怀。(齐读)

3.课后我们可以再读读其他垂钓诗,(课件出示:杜牧《渔父》、柳宗元《渔翁》、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品味诗人除了钓鱼,还获得了一份怎样的心情。

板书设计:

  渔歌子             江雪

         春江垂钓图        寒江独钓图

         悠然自得            孤寂凄凉

                 取适非取鱼

教学反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每一册教材中,均有古诗两首或三首的教学内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它们都是割裂开来,独立教学。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生上课所能学到的,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怎么教会孩子自主学习,汲取其中的营养呢?

在本次教学中,我把同一的题材(都是写钩鱼),不同的作者(柳宗元的《江雪》、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诗一词,比照参读。再将这些学习资源组合成一个“垂钓”的文化主题,在精读《渔歌子》中深入感悟,由点及面,将阅读视野引向“垂钓”的这一主题。这不仅使学生在精读中感悟“垂钓”,也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整理资料,同时也将一个诗歌精华的文化主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所了解和感悟。

这堂诗歌主题课中,《渔歌子》是感悟的主体,对《渔歌子》这首词的感悟,经历了这样几个层次:

首先,在初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品读画面。将词高度概括精练细腻的语言转化成一幅形象的画面,这是对诗歌意境感悟的基础。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感知这首词表现的美好画面。然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象出的画面,也正是那一幅春江垂钓图,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画面的美。渔翁在这斜风细雨之中,身处如此美妙境界里,独享大自然的恩赐,当然无须煞风景地打道回归了。读到的文字便真正成了画面,那么,学生所说出来,就是基于词的意境的自我语言。这个过程,既是词的意境的感悟,也是语言的积累与表达。

其次,对比品读情景、品味心境。通过鉴赏使学生获得诗人对画面独特的构思,画面所表达的独特的情感。古诗词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教学要以景悟情,景情合一。在对比中感悟,相似的景物,却因为季节以及诗人心境的不同,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受。对比《江雪》联系作者生平,感悟“垂钓”主题,对张志和“垂钓”的文化含义,学生接受得那么简洁,感悟又那么深刻。

最后,学习诗词,应该将学生的目光带向更大更广阔的诗词天地。由于诗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垂钓的体验也不同。对比“垂钓”诗词,体会诗人心境。围绕“垂钓”这个主题,在感悟《渔歌子》内涵的基础上,引发另一种思考:其他垂钓诗人们在钓什么?学生有了之前的阅读体验,很快都能进入情境。诗人们垂钓不在于取鱼,而在于获得一种心境。

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是以诗的语言品味为基础的,学会鉴赏诗的形象美、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以诗比诗,以诗悟诗。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或同一题材、不同诗人的对比。通过纵向、横向的对比,有助于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语言艺术有更深刻的感悟。

(本教案获得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苏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上一页  [1] [2] [3] 


Tag: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校级示范课《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