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 (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 (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为什么“敬仰”呢? *人品:补充李白另一首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读,说大意。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 *怎样敬仰: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 *指导朗读:李白前面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谁来读?为什么李白开始要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别”的原因) 4、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 5、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男女分读。 设计意图:人物对话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李白与孟浩然话中的情和意,都是通过学生抓住“依依惜别”的中心情感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说课稿),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
(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
(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为什么“敬仰”呢?
*人品:补充李白另一首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读,说大意。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
*怎样敬仰: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
*指导朗读:李白前面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谁来读?为什么李白开始要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别”的
原因)
4、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
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
5、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男女分读。
设计意图:人物对话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李白与孟浩然话中的情和意,都是通过学生抓住“依依惜别”的中心情感自读自悟得出的。在此
同时,还渗透了对话描写的表达方法指导。
(四)学习4、5小节,体味“吟诗抒情”
1、两位好朋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朋友谊。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
呢?自由读第4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又一次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依依别情了吗?特别通过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
相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伫立”、“凝视”等词语的内涵。
3、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配乐)
4、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同学们请看——[媒体5:播放动画]
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绪万千!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整吗?先自己试试看。
[媒体6:想象说话]岸边杨柳依依,好像 ;江上沙鸥点点,好像 。虽然白帆已经消失
在蓝天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边,但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想
。
(www.88haoxue.com www.88haoxue.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鹤楼送别)本文转载
再指名说。(第2、第3位同学配乐)
5、同学们,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一段景物呢?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6、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配乐朗读渲染情感;运用电脑动画再现情境;运用想象说话体味深情。三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目的鲜明。同时又渗透了借景
抒情的表达方法指导。
7、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吟诗抒情]
8、你能吟一吟这首诗吗?(出示古诗)[媒体7] 指名读,齐读。
9、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什么叫“脍炙人口”呢?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它应该也像一位兄长和老师,饱
含深情地为你描绘一幅幅动人的美丽画面,使你感受一段段诚挚的人间真情。你能联系前面的所学所悟,说说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吗?先说
给你的同桌听听,再指名说。
(1)“烟花三月”写出了春天的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
(2)使人好像看到了诗人伫立江边,凝视远方,看着白帆渐渐远去,一江春水流向天边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