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3)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4)文中第4小节说随着江风渐渐远去的是“白帆”,诗里却说是“孤帆”,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长江是一条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只,为什么说是“孤帆”呢?(在作者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我”的眼里只有“你”!“孤”字用得特别好,表面写“船孤”,实质写“人孤”,“孤”字就像整首诗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孤独并不是狭隘消沉的,君不见“滚滚长江天际流”,这是何等的奔放大气啊!) 10、品出了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再来读它,肯定会更有味道。配乐,指名读,齐读。 11、让我们把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自己背,齐背。 设计意图:借助“脍炙人口”一词,引导学生回味鉴赏,从而使诗、文不再割裂,达到了“诗文交融”的境界。并抓住“孤”字这个诗眼,把整首诗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内涵,品出了档次!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板书)今天,我们通过对《黄鹤楼送别》一课的学习,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从开始的“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这样一个“送别”的过程,从中层层深入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这就是“依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说课稿),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3)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4)文中第4小节说随着江风渐渐远去的是“白帆”,诗里却说是“孤帆”,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长江是一条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只,为
什么说是“孤帆”呢?(在作者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我”的眼里只有“你”!“孤”字用得特别好,表面写“船孤”,实质写“
人孤”,“孤”字就像整首诗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孤独并不是狭隘消沉的,君不见“滚滚长江天际流”,这是何等的奔
放大气啊!)
10、品出了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再来读它,肯定会更有味道。配乐,指名读,齐读。
11、让我们把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自己背,齐背。
设计意图:借助“脍炙人口”一词,引导学生回味鉴赏,从而使诗、文不再割裂,达到了“诗文交融”的境界。并抓住“孤”字这个诗眼,把
整首诗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内涵,品出了档次!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板书)今天,我们通过对《黄鹤楼送别》一课的学习,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从开始的“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这样一个“送
别”的过程,从中层层深入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这就是“依依惜别”之情。不仅如此,我们还从中了解了李白创作《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由来。
2、布置作业:古往今来,很多大诗人创作了著名的送别诗。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几首,然后挑选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诗人创作这首
诗的由来,下节习作课,我们尝试把它改写成像《黄鹤楼送别》这样的文包诗,特别注意学习文中用人物对话表达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写作方
法,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的整体把握;课后作业既引导学生指向课后的阅读积累,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
力,又充分利用了本课的教学资源,巧妙地做到了“以读促写、读写迁移”。
[板书] [副板书]
赏景藏情
25、黄鹤楼送别 对话叙情 依依惜别 烟花三月
吟诗抒情 孤帆
(www.88haoxue.com www.88haoxue.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鹤楼送别)本文转载
三、说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理念:
1、试图对“文包诗”这一特殊文体的教法作出大胆尝试。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文体,对于这一文体的教材该怎么教,曾经引起过争议:有人认为“诗重于文”,有人认为“文重于诗”,也
有人认为“诗文并重”。本课教学避开如天平秤一般精确称量诗文孰重孰轻的问题,而是力求做到“诗文交融”,即通过对文的感悟,达到对
诗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2、试图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简约语文”教学理念。
主要追求3点:目标简明,过程简洁,方法简便。
(1)目标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