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 正文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三   阅读:68599

概要: (二)本文反复运用正反对比手法。 ①(第二段)把五人的死同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进行比较。对比点:死后的影响。 ②(第五段)把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比较。对比点:面对暴政的不同态度。 ③(第六段)把五人的死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比较,对比点:生与死,生不如死和虽死犹生。 ④(第六段)作者假设五人的另一种情况,同他们自身比较,使人们觉得五人是死得其所。 讨论本文中显示的生死价值观 1.找出文中关键句,学生讨论阐发,言之成理既可。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重点句) “独五人之曒曒” “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突出五人之曒曒)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死后的意义) 2.生死 孟子“舍身取义”、“所欲有胜于生” 荀子:“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 欧阳修“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苟免,贪者不可以苟得也。” 王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中国人的生死观有这样两个特点:其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二)本文反复运用正反对比手法。

①(第二段)把五人的死同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进行比较。对比点:死后的影响。

②(第五段)把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比较。对比点:面对暴政的不同态度。

③(第六段)把五人的死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比较,对比点:生与死,生不如死和虽死犹生。

④(第六段)作者假设五人的另一种情况,同他们自身比较,使人们觉得五人是死得其所。

讨论本文中显示的生死价值观

 1.找出文中关键句,学生讨论阐发,言之成理既可。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重点句)

     “独五人之曒曒” 

     “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突出五人之曒曒)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死后的意义)

   2.生死

     孟子“舍身取义”、“所欲有胜于生”

    荀子:“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

     欧阳修“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苟免,贪者不可以苟得也。”

王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中国人的生死观有这样两个特点:其一是对生命抱有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其二是有一种重死轻生的观念。


上一页  [1] [2] [3] 


Tag: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三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