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古代诗词曲三首《杜少府之任蜀州》《望天门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正文

古代诗词曲三首《杜少府之任蜀州》《望天门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03

概要:古代诗词曲三首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诗的炼字和初步体味诗的句法。2.背诵这四首诗词曲。3·进一步学一点诗的韵律。二、难点、重点分析1.课文所选的几篇作品各包括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哪4种体裁?分析:课文所选的几篇作品包括了中国古代诗歌的4种体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五言律诗。律诗是4韵(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8句,每句5个字的叫五律,每句7个字的叫七律。律诗有严格的音韵平仄等形式的限制,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首尾两联一般不对仗。作者王勃是初唐人,那时律诗形式还没有固定下来,所以本诗在形式上并不很严格。《望天门山》是七言绝句。绝句是两韵4句,每句5个字的叫五绝,7个字的叫七绝。形式要求也很严格,但对仗很自由,可以首联对,也可以尾联对,也可两联都对,也可两联都不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词。词又叫长短句(因为每句字数有多有少)。词有词牌,如“水调歌头”,词牌决定词的格律字数等。词有的分段,有的不分段,每段叫“阂”或叫“片”。曲是继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也有一定的格式,但形式限制不像诗、词那样严。曲多用口语,具有较多的民歌色彩。“山坡羊”是曲牌。2.简

古代诗词曲三首《杜少府之任蜀州》《望天门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标签: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古代诗词曲三首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诗的炼字和初步体味诗的句法。

2.背诵这四首诗词曲。

3·进一步学一点诗的韵律。

二、难点、重点分析

1.课文所选的几篇作品各包括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哪4种体裁?

分析:课文所选的几篇作品包括了中国古代诗歌的4种体裁。

《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五言律诗。律诗是4韵(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8句,每句5个字的叫五律,每句7个字的叫七律。律诗有严格的音韵平仄等形式的限制,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首尾两联一般不对仗。作者王勃是初唐人,那时律诗形式还没有固定下来,所以本诗在形式上并不很严格。

《望天门山》是七言绝句。绝句是两韵4句,每句5个字的叫五绝,7个字的叫七绝。形式要求也很严格,但对仗很自由,可以首联对,也可以尾联对,也可两联都对,也可两联都不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词。词又叫长短句(因为每句字数有多有少)。词有词牌,如“水调歌头”,词牌决定词的格律字数等。词有的分段,有的不分段,每段叫“阂”或叫“片”。曲是继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也有一定的格式,但形式限制不像诗、词那样严。曲多用口语,具有较多的民歌色彩。“山坡羊”是曲牌。

2.简析五首诗词曲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杜少府之任蜀州》表现了作者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望天门山》描写了雄奇秀丽的景物,抒发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山坡羊·潼关怀古》借“怀古”讽今世,抨击了封建统治者剥削人民的罪行。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人,曾做过虢州参军等几任小官,因故被革职。后因到交趾探望父亲,由广州渡海时溺水而死。

王勃少年时就显露了出众的才华,后来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人称“初唐四杰”。他又擅长骄文,其代表作有《滕王阁序》。

教师参考:

关于王勃的年龄,根据课文注解为公元650~675年,按们日唐书·王勃传》说:“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道出江中……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新唐书·王勃传》说:“父福畴,由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而卒,年二十九。”按:上元二年为公元675年。据考订,王勃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死于上元二年(675年)十二月,为二十六岁。一般介绍都把他的生卒年定为650~676年。

关于对王勃诗文的评论: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题解: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当时作者在京城长安。他的一位姓社的朋友到蜀州(今四川崇庆县)去任县尉,王勃写了这首诗送行。“少府”,当时对县尉的敬称。(县尉,在县令属下,主管“治安”方面的一种官职。)“之任”,赴任,即上任。之,动词,前往。

这首诗的题目也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课文讲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阙,帝王宫门前的望楼,也指城门两边的观楼。“城门”指帝王居住的地方,这里指长安的城郭宫殿。辅:辅佐,夹辅,卫护。三秦,泛指当时长安附近的关中一带的地方(今陕西潼关以西的地区)。“辅三秦”即“辅以三秦”,以三秦为辅。风烟:随风飘散的烟,也指风和霭雳。五津:本指蜀中岷江上的五个大的渡口,这里泛指蜀地。“城阙辅三秦”写作者送别友人的地方,是在三秦辅卫着的长安;“风烟望五津”写友人将要去任职的地方,是五津流经的蜀州。“城阈”显示长安的气势,“风烟”显示远处的迷蒙。作者在长安,心已经向往于友人即将去到的蜀州,一个“望”字包含无限深情。

教师参考:

关于“三秦”:秦亡以后,项羽曾将长安一带秦地方分为雍、塞、翟三国,分封秦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故统称三秦。关于“五津”: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键为一段的岷江中,当时有五个渡口,名为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宦:做官。宦游人: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宦游,也称游宦。“与君离别意”是说和你分别的情意,“同是宦游人”是说两人都是游宦他乡的人。“我”来长安,“你”去蜀州,临别时有无限深意,作者自己远离乡土,又逢别友,十分感慨。他就用两人相同的处境来安慰临别时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四海之内,天下。存:有。知己:知心朋友,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天涯:天边。比邻:近邻。比,紧挨着。“海内存知己”是说四海之内还有知心朋友存在;“天涯若比邻”是说即使在“天涯”也好像是“近邻”。作者和朋友分别,不免有别离的伤感,但想到四海之内,只要是知己的朋友,即使山川险阻,远隔天涯,也如近邻一般息息相通。“天涯”极言其远,“比邻”极言其近,远近对照,就显出了知己的可贵。这里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不拘行迹的真挚感情。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不要做。歧路:岔路,这里指分别之处。儿女:泛指青年男女。沾:湿。“沾巾”指哭泣。这两句诗是说不要在分别的地方(也是指分别的时刻)像儿女般啼哭,让眼泪弄湿了佩巾。在全诗结尾处,作者勉励朋友,也勉励自己:在即将分手时,不必作儿女情态,依依惜别,涕泪沾衣巾。这样写来,全诗气氛就变悲凉为豪放了。

全诗风格清新、质朴,意境开阔明朗,语言自然流畅,与通常送别诗的缠绵、悲凉的调子截然不同,表现了作者不拘泥于儿女情长的远大志向和不平凡的胸怀抱负。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历代传诵的佳句,至今仍常被引用。

(二)望天门山。

1.解题:“望”,远看,跟“风烟望五津”的“望”词义相同。安徽省当涂县、和县境内东西面两座梁山在长江两岸对峙着,气势雄伟,意境壮美,富有诗情画意。大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就艺术地再现了这种形象。

[1] [2]  下一页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古代诗词曲三首《杜少府之任蜀州》《望天门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