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正文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00

概要: 可不是吗?万能的电脑,能像妈妈的手,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吗?(选自《三更有梦书当枕》)(注)接力:方言,指点心。外子:对人称自己的丈夫。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1)滋润( ) (2)享受( ) (3)憔悴( ) (4)暴躁(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1)于是他双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连珠炮, (2)我就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 3.“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一句中为什么将“粗糙”和“温柔”两个词语并列使用?(5分) 4.文章记叙了母亲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母亲在性格上有哪些优秀之处影响了“我”?(4分) 5.文中“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觉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6.本文运用插叙的方法,以“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忆。请你在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标签: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可不是吗?万能的电脑,能像妈妈的手,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吗?(选自《三更有梦书当枕》)(注)接力:方言,指点心。外子: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滋润(   )  (2)享受(  )  (3)憔悴( ) (4)暴躁(   )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1)于是他双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连珠炮,----
 
(2)我就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
 
3.“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一句中为什么将“粗糙”和“温柔”两个词语并列使用?(5分)
 
4.文章记叙了母亲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母亲在性格上有哪些优秀之处影响了“我”?(4分)
 
5.文中“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觉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6.本文运用插叙的方法,以“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忆。请你在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并说明其作用。(4分)
 
7.作者在文中说:“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8.作者从小就受到《论语》、《孟子》、《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也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请选择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4分)
上联:读论语,懂不耻下问
下联:—————————
(参考答案)1、(1)rùn(2)xiǎng(3)cuì(4)zào(共2分,每小题0.5分)
2、(1)在这里是指儿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机械地给“我”捶背,不含感情因素。(2分)(2)在这里表现丈夫和儿子饭菜吃得香。(2分)
3、围绕“‘粗糙’是母亲艰辛劳作的见证。‘温柔’是‘我’所感受到的母爱,两词并用表现了‘我’对母爱的独特体会”回答即可。(共5分,每点1分,语言表达2分)
4、围绕“勤劳、节俭、关爱家人、坚忍、宽容“回答即可。(共4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语言表达1分)
5、围绕“比喻形象”或“细节描写”或“用词生动”回答即可。(共4分,评析3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示例②: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母亲满是裂痕的手。
示例③:“满是”、“张开”、“红红的”、“小嘴”等词语准确描述了母亲手上裂痕的多和开裂的样子。
6、照应的句子: 四十年岁月如梦一般消逝,浮现在泪光中的,是母亲憔悴的容颜与坚忍的眼神。 作用:承上启下
7、围绕“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敬长辈应从力所能及小事做起”回答即可。
8、下联应由名著题目,作品内容或自我感悟两部分组成,宽对即可


九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学习与研究
主备人:新集中学  林志文   教学内容: 综合学习与探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一组以“绿”为主题的课文的不同的特点,借鉴不同的写作方法;能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活动,读出新意。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书。
教学重点:
1、理解一组以“绿”为主题的课文的不同的特点,借鉴不同的写作方法。
2、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书。
教学难点: 能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活动,读出新意。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绿的文章及诗词
教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自由阅读课本p236-237
思考文中所设计问题
二、口语训练(关于绿的文章诗词)
示例:1.桃红柳绿春无迹,鱼跃鸢飞妙不传。 --《石鱼楼 》宋.杨简
2.提壶漫欲寻芳去。桃红柳绿年年事。 --《菩萨蛮》宋. 史浩
3.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
 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5.春风又绿江南岸……
三、导学读标:歌曲《橄榄绿》导入,师口述或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四、释疑解难:针对课本知识短文内容,师生互动。
五、精读探究:
(一)结合课本,出示以下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索、合作讨论、交流。
1、阅读归纳本单元课文对“绿”的认识和情感态度有什么共同点,比较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差别。师引导归纳:这个单元几篇课文都写“绿”,而且都把“绿”当作美好事物加以表现,都对“绿”寄托了美好感情,四篇课文都透露出作者对“绿”的喜爱。《绿》写潭水之绿,显示出大自然的生命的力量和美的本质。《囚绿记》借被除数囚禁而始终不屈不挠向往光明的常春藤,赞颂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说明绿墙代替砖墙的种种好处。《一双手》是借对林业工人一双因植树而被损伤变形的手的描写,赞颂他为绿化祖国而甘于奉献的精神。
这四篇课文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和特点。《绿》和《囚绿记》都直接倾吐对绿的喜爱之情,都想从“绿”中吸取精神力量,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差别的。朱自清所透露的感情是由绿的青春精神引发的,是对“绿”的种怜爱之情。《囚绿记》表现的是对“绿”的渴望之情,对“绿”的生命意志和力量的崇敬之情。《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是科普小品,感情比较平实。《一双手》透过人物的手的描写看他的精神追求,爱“绿”之意隐含在对人物事迹的记叙中。
2、《囚绿记》中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写的,作者于北平“囚禁”绿藤一年后在上海回忆那个生活片断时思想状况有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文中对常春藤的描写谈一谈。
师引导归纳:《囚绿记》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上海已经沦为一座孤岛。这其实是作者内心的抗战呼声。在北平时,华北政局动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剧,作者和广大爱国青年一样,感到苦恼和窒息,希望得到安慰。作者从常春藤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把绿藤看作朋友,但作者只是从“我”的角度去看问题,对绿藤所表现的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并没有真正理解。到上海的一年,正是抗战全面展开的时期,作者用笔参加了这场战斗,才由衷地体会到了常春藤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意志,转而责备自己囚禁常春藤的行为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