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可不是吗?万能的电脑,能像妈妈的手,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吗?(选自《三更有梦书当枕》)(注)接力:方言,指点心。外子:对人称自己的丈夫。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1)滋润( ) (2)享受( ) (3)憔悴( ) (4)暴躁(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1)于是他双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连珠炮, (2)我就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 3.“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一句中为什么将“粗糙”和“温柔”两个词语并列使用?(5分) 4.文章记叙了母亲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母亲在性格上有哪些优秀之处影响了“我”?(4分) 5.文中“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觉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6.本文运用插叙的方法,以“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忆。请你在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标签: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九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学习与研究
主备人:新集中学 林志文 教学内容: 综合学习与探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一组以“绿”为主题的课文的不同的特点,借鉴不同的写作方法;能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活动,读出新意。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书。
教学重点:
1、理解一组以“绿”为主题的课文的不同的特点,借鉴不同的写作方法。
2、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书。
教学难点: 能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活动,读出新意。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绿的文章及诗词
教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自由阅读课本p236-237
思考文中所设计问题
二、口语训练(关于绿的文章诗词)
示例:1.桃红柳绿春无迹,鱼跃鸢飞妙不传。 --《石鱼楼 》宋.杨简
2.提壶漫欲寻芳去。桃红柳绿年年事。 --《菩萨蛮》宋. 史浩
3.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
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5.春风又绿江南岸……
三、导学读标:歌曲《橄榄绿》导入,师口述或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四、释疑解难:针对课本知识短文内容,师生互动。
五、精读探究:
(一)结合课本,出示以下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索、合作讨论、交流。
1、阅读归纳本单元课文对“绿”的认识和情感态度有什么共同点,比较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差别。师引导归纳:这个单元几篇课文都写“绿”,而且都把“绿”当作美好事物加以表现,都对“绿”寄托了美好感情,四篇课文都透露出作者对“绿”的喜爱。《绿》写潭水之绿,显示出大自然的生命的力量和美的本质。《囚绿记》借被除数囚禁而始终不屈不挠向往光明的常春藤,赞颂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说明绿墙代替砖墙的种种好处。《一双手》是借对林业工人一双因植树而被损伤变形的手的描写,赞颂他为绿化祖国而甘于奉献的精神。
这四篇课文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和特点。《绿》和《囚绿记》都直接倾吐对绿的喜爱之情,都想从“绿”中吸取精神力量,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差别的。朱自清所透露的感情是由绿的青春精神引发的,是对“绿”的种怜爱之情。《囚绿记》表现的是对“绿”的渴望之情,对“绿”的生命意志和力量的崇敬之情。《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是科普小品,感情比较平实。《一双手》透过人物的手的描写看他的精神追求,爱“绿”之意隐含在对人物事迹的记叙中。
2、《囚绿记》中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写的,作者于北平“囚禁”绿藤一年后在上海回忆那个生活片断时思想状况有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文中对常春藤的描写谈一谈。
师引导归纳:《囚绿记》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上海已经沦为一座孤岛。这其实是作者内心的抗战呼声。在北平时,华北政局动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剧,作者和广大爱国青年一样,感到苦恼和窒息,希望得到安慰。作者从常春藤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把绿藤看作朋友,但作者只是从“我”的角度去看问题,对绿藤所表现的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并没有真正理解。到上海的一年,正是抗战全面展开的时期,作者用笔参加了这场战斗,才由衷地体会到了常春藤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意志,转而责备自己囚禁常春藤的行为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上一篇:《格列佛游记》名著阅读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