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故乡》教学案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14

概要:写作借鉴:小说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如闰土,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塑造了一个旧中国麻木、迟钝、愚昧,而又善良的农民形象。同样,对杨二嫂,也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尖酸、刻薄、市侩的小市民典型。这是需要同学们学习借鉴的。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1.对课文第4段的诠释 开头写道“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意思是我记忆中的故乡,完全不像眼前的故乡这样荒凉。“我的故乡好得多了”,这是把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加以对照的感受,文章接着写道:“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这是因为“我”记忆中的故乡,正处在清朝末年,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记不起故乡的“美丽”,说不出故乡的“佳处”,这是很自然的了。所以说,“仿佛也就如此”。但又分明地感觉到记忆中的故乡“好得多了”。联系后文,我们就会知道,主要是由于“我”的童年生活中出现了闰土。有关故乡的美好回忆,是闰土给“我”带来的;又觉得故乡在实际上“仿佛”也就如此,并感到悲凉,是因为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所以,“我”对故乡的感情是悲凉

《故乡》教学案,标签: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写作借鉴:小说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如闰土,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塑造了一个旧中国麻木、迟钝、愚昧,而又善良的农民形象。同样,对杨二嫂,也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尖酸、刻薄、市侩的小市民典型。这是需要同学们学习借鉴的。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1.对课文第4段的诠释 
开头写道“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意思是我记忆中的故乡,完全不像眼前的故乡这样荒凉。“我的故乡好得多了”,这是把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加以对照的感受,文章接着写道:“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这是因为“我”记忆中的故乡,正处在清朝末年,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记不起故乡的“美丽”,说不出故乡的“佳处”,这是很自然的了。所以说,“仿佛也就如此”。但又分明地感觉到记忆中的故乡“好得多了”。联系后文,我们就会知道,主要是由于“我”的童年生活中出现了闰土。有关故乡的美好回忆,是闰土给“我”带来的;又觉得故乡在实际上“仿佛”也就如此,并感到悲凉,是因为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所以,“我”对故乡的感情是悲凉的,又是复杂的。 
2.对第84段的诠释 
“我”坐船离开故乡,按人之常情,对故乡应产生眷恋,但“我”在故乡看到的人事变化、人与人间的隔膜,致使“我”对这样的故乡无可留恋。“我”周围的人思想麻木、冷漠,没有谁和“我”一样,“我”和他们形同陌路,所以说仿佛“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我”的印象中美好的故乡本来是少年闰土给“我”的,可是眼前的中年闰土打破了,“我”的美好印象,更增加了“我”心中的悲凉。 
3.对课文第87段的诠释 
闰土的愿望不过是让一家人摆脱贫困,得以温饱,所以说愿望是切近的。他没有过高过远的奢求。而“我”的愿望是创建一种“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一种全新的生活,需要靠众多的人去努力、探索、开创。而这些人个个麻木、冷漠,人与人之间是隔膜的,“我”的这种愿望很难实现,所以是茫远的。 
Ⅳ.当堂练习 
1.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分别是怎样的人? 
2.设想“我”在船上对宏儿说了小说最后一段话,宏儿会有何感想? 

【同步达纲练习】 
Ⅴ.课后巩固练习 
(90分钟    100分) 
一、基础题(26分) 
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红活圆实  絮絮叨叨  寒噤            B.松松爽爽  化险为夷  恣势 
C.细脚伶仃  面黄肌瘦  惶惑            D.无缘无故  睡眼朦胧  辗转 
3.根据课文填空。(12分) 
①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下秕谷,看鸟雀来    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    ,那鸟雀    就在竹匾下了。 
②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    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    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    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    曾送他一两次东西,    从此没有再见面。 
4.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6分) 
①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②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 
③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         ) 
④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⑤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子宏儿。(         ) 
⑥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 
5.判断下列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4分) 
①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 
②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都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 
③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 
④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    ) 
二、整体感悟(9分) 
1.小说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小说塑造杨二嫂这个人物意在揭示什么?(2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故乡》教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