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过去和现在无数莺以善良与无知哺育了杜鹃的恶行,而那些人面的杜鹃同样被人们用善良、无知和更复杂的品德哺育着。不知道以后会怎样?我们不能指望莺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人呢?要求学生联系1936年的时代背景来思考。思考文章中运用的“借物抒情”的手法,参照四篇评论文章的写法,选择一个小的角度写评论。↘写作过程及成果展示 对学生写作内容不作过高要求,只要能抓住一点有理有据就行,学生的作品完成后,班级可以举行一次成果展示会,把写得好的作品放到班级展示栏,或自己出一次手抄报。↘课后学习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尝试对作品进行多个维度的解读,不能人云亦云。综合学习和探究活动目标1、 评论一部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2、 了解如何挖掘作品含蓄的内容后面隐藏的思想;3、 学习如何在写作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课前准备学生:学生深入学习鲁迅的《雪》及《雪》四人谈。老师:策划好学习与探究的主题。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教师用投影打出如下探究问题1、 你原来是怎样理解《雪》的思想内容的?读了几篇评论文章后,你是否产生了新的认识?如果有,说出来和同学交流,如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标签: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要求学生联系1936年的时代背景来思考。思考文章中运用的“借物抒情”的手法,参照四篇评论文章的写法,选择一个小的角度写评论。
↘写作过程及成果展示
对学生写作内容不作过高要求,只要能抓住一点有理有据就行,学生的作品完成后,班级可以举行一次成果展示会,把写得好的作品放到班级展示栏,或自己出一次手抄报。
↘课后学习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尝试对作品进行多个维度的解读,不能人云亦云。
综合学习和探究
活动目标
1、 评论一部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
2、 了解如何挖掘作品含蓄的内容后面隐藏的思想;
3、 学习如何在写作中展开联想和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学生深入学习鲁迅的《雪》及《雪》四人谈。
老师:策划好学习与探究的主题。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师用投影打出如下探究问题
1、 你原来是怎样理解《雪》的思想内容的?读了几篇评论文章后,你是否产生了新的认识?如果有,说出来和同学交流,如果没有,听听同学们的见解。
2、 评论一不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雪》四人谈中,几位作家对《雪》的理解和鉴赏,既有许多共同的认识,也有许多不同的见解。请你联系课文说说,有哪些共同的认识,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3、 这几篇文章中有些内容的表达十分含蓄,言尽而意未尽。比如:《读<雪>需要联想》说“在雪的背后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已经成熟到呼之欲出的地步了”,可是“那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是什么呢?作者没有直接说。《灵魂的柔软和坚硬》似乎只是在评论
4、 好的文章,既要有宽阔的思想境界,也要锤炼字句,重视表达。从鲁迅的《雪》及相关的四篇评论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辑录在一起并反复诵读,体会起表达的好处。
二、阅读相关文章思考上面的问题
1、 带着这些问题看书。
2、 把自己的想法用简要的语言记录下来。
3、 准备好小组在小组中发言的内容。
三、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1、 对这四个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在组内解决。
2、 把疑难问题,或解答得不够完整的问题作为小组内问题拿到大组交流。
三、大组讨论交流问题
第1、4个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带领学生重点研究问题2、3文章相关内容要去重点学习。明确如下:
第2题:这四位作者对《雪》的理解和鉴赏,尽管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但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认识。这共同的认识是:《雪》通过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描绘,表达(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情绪,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但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情绪,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四位作者的见解又是不尽相同的。王蒙《读<雪>需要联想》,认为鲁迅的内心世界“深刻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矛盾”,也就是说这种内心世界是鲁迅灵魂的“软弱和坚硬”的体现,着眼于鲁迅的性格特征。斯妤的《简洁而精纯的雪》尽管谈的只是《雪》的语言特色,但斯妤的原文《我读
在这四人中,王蒙与黄蓓佳的见解属于一类,都是从“文如其人”的角度谈的,他们都认为《雪》体现了鲁迅的两种性格特征。但王蒙认为两种性格特征是:“美艳而又不免脆弱的童年、青春与坚强又不免孤独的战士和公民”。而黄蓓佳认为这两种性格特征是:“灵魂的柔软和坚硬。”前者着眼于时代特征,后者着眼于人性特征。这又是同中有异。斯妤和李允经的见解又都属于一类,都是从“景语皆情语”的角度谈的,他们都认为《雪》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斯妤认为鲁迅对“南方的雪”“朔方的雪”都是赞美的,而李允经却认为鲁迅对“南方的雪”是赞美的,而对“朔方的雪”是憎恶的。这也是同中有异。
第3题:这些问题看似没有直接回答,其实都在文中间接地有了解答。《读<雪>需要联想》认为“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就是作者的“内心世界”及其所表现的“时代和社会的矛盾”;《灵魂的柔软和坚硬》在评论
第二课时 作文
1、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雾、霜、雷、雨等),以这种自然现象为题材写一篇文章,最好能对所描写的某种自然现象寄托独特的感受,写作中要努力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得不满意,可以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请几位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简要评论。
2、 对同一部作品,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关于《雪》的四篇评论中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读了《雪》之后,你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甚至可以表达出“更深、更感人”的思想。请以“我谈《雪》”为题,写一则短评。写完后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口头概述课文内容要准确;发表看法要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上一篇:《三颗枸杞豆》教案5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