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女娲造人》教案14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01

概要:绵延:延续不断。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神通广大:指特别高明的本领。2.表情朗读全文,识记课文情节。3.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4)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4.恰当地复述课文。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5. 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学生自由讨论)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

《女娲造人》教案14,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2.表情朗读全文,识记课文情节。

3.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

(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4)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4.恰当地复述课文。

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

5. 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学生自由讨论)

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

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          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          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

•          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例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          她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人——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神话中的主人公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像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女娲所以要造人,是因为她感到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自然而真实;采用模仿自己的样子造出人形的方法,是出于水中自己像的偶然诱发,极富于人类经验;“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

6.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讨论并归纳:“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7. 探究质疑: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讨论并归纳:用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用黄泥揉团成人。
    第二种方法:用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
    第一种方法使女娲疲倦不堪,第二种方法简单省事,能造出更多的人。

8. 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
讨论并归纳:“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9.

10. 作者为什么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

作者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这正是这篇童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广阔的天地,莽莽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想象巧妙而富于人类经验;“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1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