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析读6则内容 。2、将一词多义、重点词、古今异义词和难句翻译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古汉语中的“说”, 有时通“悦”,是形容词。“可以”,多用作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当“用”、“把”讲,介词。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不同。 二.进行新课,积累词汇、疏通文意 一)小组合作解决4~9则的词汇理解和句子翻译。 1.根据自己的预习在组内自主讨论、疏通文意; 2.每个组都有机会提出六个文言词,其他三组抢答注解,不许重复。(教师可以分配任务); 3.每一组根据教师的指定翻译一则或一则中的某句。 4.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使解释更准确,然后根据回答的质量定分。 二)教师补充 1.第四则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顺接连词;思,思考;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
《论语》十则说课稿,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析读6则内容 。2、将一词多义、重点词、古今异义词和难句翻译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古汉语中的“说”, 有时通“悦”,是形容词。“可以”,多用作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当“用”、“把”讲,介词。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不同。
二.进行新课,积累词汇、疏通文意
一)小组合作解决4~9则的词汇理解和句子翻译。
1.根据自己的预习在组内自主讨论、疏通文意;
2.每个组都有机会提出六个文言词,其他三组抢答注解,不许重复。(教师可以分配任务);
3.每一组根据教师的指定翻译一则或一则中的某句。
4.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使解释更准确,然后根据回答的质量定分。
二)教师补充
1.第四则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顺接连词;思,思考;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
2.第五则
1)讲解重点词、翻译
“汝”,你。是知也,是,代词,此、这的意思。知。通“智”
2)分析含义
《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3.第六则
1)讲解重点词、翻译
贤,贤人。齐,看齐。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分析
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向贤人看齐,反省自己有没有缺点,这样做可以让自己不断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4.第七则
1)讲解重点词、翻译
三,不是确数,泛指。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分析句子
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必须建立什么样的前提上?
明确: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第八则
1)讲解重点词、翻译
已,停止。弘,刚毅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2)分析句子
历史上有哪一些人物符合曾子的评价?
明确:马克思、周恩来等
6.第九则
1)讲解重点词、翻译
凋,凋谢。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2)分析句子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确: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和社会上刚正不阿的人。
三.教师引导学生对字词、难句进行分类进行整理。
1、字词整理
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重点词、古今异义词来分类整理
2、难句翻译整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来定)
四.练习反馈
1.解释下列加粗字。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可以为师矣。
(4)思而不学则殆。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士不可以不弘毅。
2.翻译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结
学生小姐小结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点评同学们的表现
六.作业:
① 背诵课文。②将重点词和翻译整理放在笔记本上。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2、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一、 导入
检查作业与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授新课
1.学习第十则
1)重点字词讲解、翻译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分析句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
明确: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对这一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可取则予肯定,说错了的(有可能误解句意)要纠正。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1)指导学生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上一篇:《秋天》教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