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古城中学 邓 飞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6(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设计),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五
古城中学 邓 飞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三、说教法、学法。
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顾陶渊明生平,老师及时补充陶渊明生平,特别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了解魏晋风度,了解魏晋名士的率真和放达,为真正认识和了解陶渊明,打下基础,否则单凭字面了解,很难认识其中的内涵,这是理解本文的重点和钥匙。
(二)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魏晋风度,体会其中的率真与放达。
(三)、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分为三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三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
(四)、启迪想象,启发情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我们怎样辩证的看待陶渊明的出世态度?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很多精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自主探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最后一个环节:作业安排。
完成配套练习第五单元检测题的作文题“平庸与快乐”
这样设计的目的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锻炼创新作文能力。做到知行统一。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