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将进酒》课堂实录3» 正文

《将进酒》课堂实录3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五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98

概要:说明:这是去年暑假里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课堂教大赛(杭州)听课实录。 A:我们刚刚学习了辛弃疾的词,其实你们知道吗,辛弃疾除了写词外,他还是一个善饮的典型,他不但善饮而且善劝,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大家读过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A:王维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西出阳关无故人”。A:对,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A: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A:为什么“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B:“心中醉时胜醒时” “面上今日老昨日”。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

《将进酒》课堂实录3,标签: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说明:这是去年暑假里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课堂教大赛(杭州)听课实录。



 A:我们刚刚学习了辛弃疾的词,其实你们知道吗,辛弃疾除了写词外,他还是一个善饮的典型,他不但善饮而且善劝,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



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大家读过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王维劝酒的理由是什么?



B:“西出阳关无故人”。



A:对,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



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



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为什么“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



B:“心中醉时胜醒时” “面上今日老昨日”。



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



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老师给大家朗读,大家看屏幕的容易读错的字音。 



A:下面大家读,读他的诗就要放声的读,旁若无人的读。



A:大家气势没有读出来。那好我们看,李白劝谁喝酒?



B:岑夫子、丹丘生。



A:就是朋友。



李白劝人怎样喝酒?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李白是怎样劝的呢?



B:杯莫停。



A: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量怎么样?



B:“会须一饮三百杯”。



A: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那李白怎样饮?



B:纵情,放纵,“斗酒十千恣欢谑”。



A: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用名马、皮裘换酒,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



李白为什么让人这样喝酒?如此的豪饮、狂饮?



欣赏朗读录音,然后讨论这个问题。



B:自己身世,所以郁闷,借酒浇愁。



A:什么心情?



B:愁,忘了一切。



A:是不是也说到了乐?



B:及时行乐,饮酒无比快乐,所以要狂饮。



B:时间一去不复返。



A:大家读“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苦短,人生易逝,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得意吗?进宫的遭遇是他人生的耻辱,李白乐了没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且”什么意思?



B:“暂且”“姑且”



A:可见这“为乐”是刻意追求的,营造乐的氛围。



前面要表现他内心的悲愁,他愁的根源何在?



B:“天生我才不得用”,期待“千金散尽还复来”。



A:还期待什么?应该用,没有用,51岁了,期待在哪一方面被用?是不是诗词、文学上?



B:政治上。



A:李白一生理想远大,有大济苍生的理想,但政治上却屡遭挫折,前几句是劝人饮,自己愁根源是未得用,引起无尽悲愁、痛苦,那么李白是不是沉浸其中,作者对这种现实有什么态度?



看“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果“但愿长醉不愿醒”是人生宣言的话,那如何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



B:与前面的话有矛盾。



A:有矛盾,其中必有一假,哪个不是发自内心的呢?哪个是真正的想法?



B:“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真的,后面的是醉话。



A:那么“古来圣贤皆寂寞”怎么理解?



B:心灵寂寞,抱负无法实现。



A:才干无法发挥,但李白是以圣贤自况的,所以他



B:难过、悲凉、逃避。



A:还有无奈,还读到了什么情感?



B:激愤,怀才不遇,抱憾终生。



A:李白这次到哪家宴酒?



B:元丹丘。



A:谁是主谁是客?劝主人喝酒的有吗?反客为主,由此看到什么?换成杜甫行不行?杜甫会不会像李白这样?



B:不会,李白豪放而浪漫。



A:这里我们看到李白的个性,豪放,率真,作为诗人的狂放不羁让世俗的礼法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这哪里是在劝朋友喝酒,其实分明是痛苦的心需要麻醉,不平的心需要滋润,内心不平,愤激,感情很激烈。



请同学们大声地、毫无顾忌的、旁若无人的读一遍。余光中的《寻李白》中说“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感觉有愁,有激情,有自信,也又倔强。



A:看晚唐于武陵《劝酒》,比较格调有什么不同。



P:劝酒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B:……



A:齐读




 


教坛名家说《将进酒》教学思路



“关于酒,你们想到了些什么?”老师开篇即发出这样一问。接下来,从现实说到前人:




 


“感情深,一口吞;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不如生前一杯酒。”从古今的对比中,自然引出劝酒的话题,老师说:“比较起来,写得最好、名气最大、最有价值的劝酒歌,还是李白的《将进酒》。”




 


实际上,考查李白,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1] [2]  下一页


Tag:高五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五册语文教案
》《《将进酒》课堂实录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