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人教版教材选了这篇文章,北师大版也选了这篇文章,这是一篇科学家写科学家的传记。读了好多篇,觉得科学家写文章与他做科研也是一同的出色。这个单元名为“伟岸人格”,读这样的文章真是令人荡气回肠。 读归读,但教学生读又是一回事;自己读得懂,但并不一教得学生懂,况且这还有一个问题,即采用怎样的方法教学生读懂。这是多么难的事儿啊。 这篇人物传记,文字并不艰深,除去文中引用的唐散文家李华的《吊古战场文》需借助句释外,别的都容易读了。可是越是容易读的,就越觉得难以咀嚼,它往往在容易中深藏着深奥。 怎样教学这篇文章呢?我想采用自读与讨论法教读。 第一课时教学。 首先是激趣。有两点是可以思考的,(1)让学生联系世界现实情况或是我国的情况,说说国防科学家对一个国家立于世界的重要。这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借以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心。(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我们来读读科学家所写的文学传记,看看科学家是如何把科研做得漂亮,又是如何把文章写得漂亮的。 我想,选用其中的任何一个导语,都有现实意义,都会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用第一法导入
《邓稼先》教学构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案),标签: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人教版教材选了这篇文章,北师大版也选了这篇文章,这是一篇科学家写科学家的传记。读了好多篇,觉得科学家写文章与他做科研也是一同的出色。这个单元名为“伟岸人格”,读这样的文章真是令人荡气回肠。
读归读,但教学生读又是一回事;自己读得懂,但并不一教得学生懂,况且这还有一个问题,即采用怎样的方法教学生读懂。这是多么难的事儿啊。
这篇人物传记,文字并不艰深,除去文中引用的唐散文家李华的《吊古战场文》需借助句释外,别的都容易读了。可是越是容易读的,就越觉得难以咀嚼,它往往在容易中深藏着深奥。
怎样教学这篇文章呢?我想采用自读与讨论法教读。
第一课时教学。
首先是激趣。有两点是可以思考的,(1)让学生联系世界现实情况或是我国的情况,说说国防科学家对一个国家立于世界的重要。这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借以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心。(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我们来读读科学家所写的文学传记,看看科学家是如何把科研做得漂亮,又是如何把文章写得漂亮的。
我想,选用其中的任何一个导语,都有现实意义,都会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用第一法导入,让学生说,让学生体会国防科学家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用第二法,学生倾听,激发起学生对科学与文学的热爱。
其次,自读。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1)圈点勾画式自我阅读,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2)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或是自己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如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而不那么写,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而不用哪个词等。(3)了解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品行。把表现邓稼先品行的句子划记下来。(4)作者在记叙中哪些地方是抒情,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细读品味。
第三,自我阅读需时约二十分钟,然后让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并归纳整理提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课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讨论。
第一课时就如上。那么第二课时如何做呢?
首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也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自学进行调查,看看学生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然后教师有钟对性的提出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
以上做法尽可能地考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但是,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教学既要生成,同时也要预设。或许在生成的状态中临时改自教学预设,据此,我提出下列预设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1)本文是人物传记,但开头并不写人,而是宕开笔默写祖国百年的屈辱,综观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奥本海默这位科学家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是如何把他写得形象而跃然纸上的?邓稼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主要用哪些事来表现他的?一般的比较有褒就有贬,作者在这里也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那作者这样对比地写有什么作用?
(3)参考阅读练习三。
(4)“我不能走”一节中作者为什么引用父亲教给“我”的五四时期的一首儿歌?
(5)“永恒的骄傲”一节里,从哪些方面可以读出“永恒”?
(6)找出一些作者对邓稼先评价的语言,体会邓稼先伟岸的人格。说说自己的理解。
(7)找出作者抒情的话读一读,品一品,体会传记作品抒情的特点。
(8)参考阅读练习一。
(9)参看词句品味问题设计。
以上问题或许有点零乱,待有调整,但是,基本上是阅读这篇文章的重要问题。对它些问题的讨论意见,可以参看教师用书。
学习这篇文章,主要(1)了解传记文记叙与抒情融合为一的写法,(2)感受篇幅不长的传记文构思的宏大与精巧(3)品味语言的准确与抒情性特点,(4)感受科学家伟岸的人格魅力。
这样来构想教学本文,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