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孔乙己》学案初三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当时的河南社会,并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孔乙己的艺术形象计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对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社会的病态有了一个更深入的洞察和认识,使学生懂得如何去观察社会、如何去同情和帮助劳苦大众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学习重点:1、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学法指导:诵读法 质疑探究法相关链接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
《孔乙己》学案7(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教案),标签: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孔乙己》学案
初三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当时的河南社会,并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孔乙己的艺术形象计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对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社会的病态有了一个更深入的洞察和认识,使学生懂得如何去观察社会、如何去同情和帮助劳苦大众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
1、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学法指导:
诵读法 质疑探究法
相关链接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走进作者
中文名:
周树人
别名:
原名树人,又名樟寿,后改豫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主要成就:
领导新文化运动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 :
新文化运动
走进文本
l 读一读
1、学生已预习课文,指名学生默写生字、生词。
字词集锦:茴香豆 孱水 笔砚 拭去 蘸酒 阔绰 蒲包 舀水
颓唐 附和 不屑置辩 荤菜 涨红 绽出 间或 大抵 坦荡如砥 踱步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荐头:
君子固穷:
营生:
间或: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原名是 字豫才,我国伟大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