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也较清峻,对扭转初唐诗风起到了促进作用。到沈佺期、宋之问时,确定了律诗崭新的形式。(4)“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的基础。三、陈子昂《春夜别
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建议,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
如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也较清峻,对扭转初唐诗风起到了促进作用。到沈佺期、宋之问时,确定了律诗崭新的形式。
(4)“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的基础。
三、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教学
1、由《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引出作者陈子昂的介绍。(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
2、朗读
3、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4、找出诗中分别写“夜”、“别”、“时间”、“空间”的语句。
5、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6、探讨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
7、总结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
8、陈子昂与徐陵诗的简单比较
(1)徐诗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陈诗无。
(2)二诗写离情别绪,徐诗作哀声而无风骨,陈诗无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诗作已远离南朝时期的绮靡婉媚之风,已具风骨兴寄。这就叫“风神初振”!
9、“风神初振”总结
《春江花月夜》简案
一、总体介绍本诗
1、孤篇压全唐,毛先舒称此诗“不著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酝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
2、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3、对后世的影响:
对李白、苏轼的影响(人生与宇宙)
二、弄清大意
1、春江---海(阔大的意境)
升---生(一个世界的诞生,有生命)
何处春江(境界更为阔大)
花林(丛)---素洁的画面(实中有虚)
空里流霜—看不见—过渡性---江天一色无纤尘(纯净、空灵的背景上一轮明月,给月亮赋予了一种生命气息,孤独的一种情感)
前8句:纯明、单一
“孤”---一人和一月的精神对话,人类初始的月光,一尘不染---过渡至人
2、人生宇宙的拷问:
“江畔何人----初照人”、“人生代代----只相似”、“不知江月---送流水”(人一代一代无穷无尽的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她等待什么人,何时能等到?江水何时能把她等的人送到?月的孤独—月的期待---思妇的期待)
3、人的期待
青枫点缀离愁;江边,扁舟子;远处:明月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设计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