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教学案» 正文

《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教学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710

概要:(一)背景知识 孟子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和“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阶级对立,正如孟子所说:“民之憔悴于虐政示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子到处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感情,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见梁惠王,并在此时见到了梁惠王的儿子,也就是梁襄王,于是,便有了他与梁襄王有过的仅此一次接触的记载,虽然时间短暂,言谈简要,可是,由此一斑,也可见孟子的思想核心和高超的讲话艺术。当时,孟子已经七十岁左右,先前游历过许多国家,与梁惠王也有过多次接触,因此,这时,孟子人思想是很成熟的,经验也是很丰富的。 《孟子见梁襄王》以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向他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二)《孟子见梁襄王》的引而不发的讲话艺术 梁襄王的话题是“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以“定于一”,襄王不知“孰能一之”,孟子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襄王的问话不如他父亲梁惠王能提出一些自

《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教学案,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一)背景知识

孟子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和“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阶级对立,正如孟子所说:“民之憔悴于虐政示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子到处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感情,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见梁惠王,并在此时见到了梁惠王的儿子,也就是梁襄王,于是,便有了他与梁襄王有过的仅此一次接触的记载,虽然时间短暂,言谈简要,可是,由此一斑,也可见孟子的思想核心和高超的讲话艺术。当时,孟子已经七十岁左右,先前游历过许多国家,与梁惠王也有过多次接触,因此,这时,孟子人思想是很成熟的,经验也是很丰富的。

《孟子见梁襄王》以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向他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二)《孟子见梁襄王》的引而不发的讲话艺术

梁襄王的话题是“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以“定于一”,襄王不知“孰能一之”,孟子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襄王的问话不如他父亲梁惠王能提出一些自己面临的矛盾,步步追问的都是治国的常识性问题,孟子以严密的逻辑联系,用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使之启蒙益智。作为一国之君,只有使天下归附,才得人心这就要爱民保民,绝不嗜杀好战,那么天下归于一统,社会也就安定了。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的思路,逐步提示所要讲的内容,而不径直揭底,使对方在获得满足之时,又有新的不满足,这种引而不发的讲话艺术,较之捷言尽说更能收到效果。

 

(三)《孟子见梁襄王》中一组相互关联的比喻

孟子将人民盼望不嗜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久旱,苗“槁”将枯死,这时天空“油然作云,沛然作雨”,那么,禾苗自然“浡然兴之”。这个比喻还暗含了对比,苗的“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了人民对君与君的态度。

孟子形容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用“水之就下”,无法抗拒作比,真是貌合神契。另外,两个比喻相互照应,前以天上雨水比君泽,后以地上流水比民心,两喻相互关联,又各赋其义,既自然又新颖,既为人熟知又让人深感贴切。

 

【模拟试题】

第一篇《孟子》二章

梁惠王①曰:“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溽;壮者暇日修其孝梯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溽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以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③,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 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① 梁惠王(公元前400—前319年):战国时魏国国君,公元前369至前319年在位。即位后八年,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叫梁惠王。惠是他的谥号。亦称为魏惠王。② 晋国:这里指的是魏国。这是梁惠王自称本国。③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公元前318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和读音是(    )

① 卒然问曰    ② 天下恶乎定?

A. ① 终于zú    ② 怎么wū              

B. ① 终于zú      ② 讨厌wù

C. ① 通“猝”,突然。cù        ② 讨厌wù

D. ① 通“猝”,突然。cù           ② 怎么wū

2. 对“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中的“入”“出”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B. 入:对内       出:对外

C. 入:在家里   出:在外面                  

D. 入:在家      出:外出

3. “其如是,孰能御之”中“御”字的词义是(    )

    A. 侍    B. 抵挡    C. 治理    D. 使用

4. 下列句子中的“一”字同“定于一”的“一”的“一”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教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