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扬州慢》教案9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474

概要: 自 胡 马 窥 江 去 后(13), 废 池 乔木,犹 厌 言 兵(1)。 自从胡人的军队窥伺长江离去之后(只剩下)破坏的城池和几株大树 (人们) 还是厌恶谈起(那场)战争 乔木: 古老的大树。兵: 战争。 分析: 很明显,“春风十里”只剩“荠麦青青”,一切繁华景象,自是荡然无存;“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人们心情的沉重,也就可想而知了。作者触景伤情,既怨外敌的入侵,又伤国势的衰落,思想感情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上阙的结句,感情更见沉郁。 渐 黄昏清 角 吹寒(2), 都 在 空城。 (天色)渐渐 凄清的戍角在寒风中吹着 全(塞满)在一座空城 分析: 紧承上句,按时间的推移,景物的转换,进而捕捉景物特色,借景以抒情。这里用“渐黄昏”渲染了沉郁的气氛,与上文配合,使“黍离之感”更加浓烈;用“清角吹寒”增添了悲凉的色彩,同时与“犹厌言兵”相呼应,更见忧心忡忡!

《扬州慢》教案9,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自  胡    马  窥  江  去  后(13),  废 池 乔木,犹  厌  言    兵(1)。 

    自从胡人的军队窥伺长江离去之后(只剩下)破坏的城池和几株大树  (人们)                 还是厌恶谈起(那场)战争 

    乔木: 古老的大树。兵: 战争。 

    分析: 

    很明显,“春风十里”只剩“荠麦青青”,一切繁华景象,自是荡然无存;“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人们心情的沉重,也就可想而知了。作者触景伤情,既怨外敌的入侵,又伤国势的衰落,思想感情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上阙的结句,感情更见沉郁。 

    渐  黄昏清    角  吹寒(2),     都      在    空城。 

    (天色)渐渐    凄清的戍角在寒风中吹着  全(塞满)在一座空城 

    分析: 

    紧承上句,按时间的推移,景物的转换,进而捕捉景物特色,借景以抒情。这里用“渐黄昏”渲染了沉郁的气氛,与上文配合,使“黍离之感”更加浓烈;用“清角吹寒”增添了悲凉的色彩,同时与“犹厌言兵”相呼应,更见忧心忡忡! 

   “都在空城”一个“都”字,突出了景况荒凉的幅度;“空城”一词不仅写出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而且对国事前途的渺茫,蕴蓄着无限的哀婉。 

    上阙: 小驻“名都”,感慨今昔。 

    下阙紧承上阙,运用联想对比,进一步抒发情怀。 

    杜郎俊  赏(3),算      而今重  到        须      惊(4)。 

    杜牧善于游赏   料想(他)今天重游到(此)(也)一定(大)惊 

    分析: 换个开头,从杜牧身上落笔。为什么这样写? 

     一方面,因为杜牧吟扬州繁华的诗篇为后世所传颂;另一方面,正是扣合上文,以杜诗为背景,使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衰败作对比。作者的用意是赞杜郎,伤时世。“算而今”是以设想的形式抒发怀古伤今的感慨,又呼应上文的“竹西隹处”、“春风十里”,为盛衰之变作印证,痛惜“名都”的沉沦。 

    纵(5)   豆蔻(6)词      工, 青楼(7)梦      好,    难  赋  深情。 

    即使(他)    (写得)精巧      (作得)    (也)难以写出(我此时悲怆的)深情 

    分析: 

    杜牧的《赠别》诗、《遗怀》诗是他题咏扬州的名作,这里用“难赋深情”翻进一层,加深了感慨;同时以杜牧自况,纵有满怀风情,也不能不为名都残破的哀怨所淹没了,“黍离之悲”达到进一步的深化。 紧接着,从设想转入现实,推展开去,情景交融,情调更为凄清。 

    二十四桥(8)仍  在, 波心荡,  冷月        无声。 

    仍然存在 水波荡漾  清冷的月亮,悄然无声 

   波心: 河心,这里意为水波。 

   分析: 

    这里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特别是点化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意,融入新的境界,情意婉转,娓娓动人。这里以“仍在”点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以“波心荡,冷月无声。”描摹名都的空寂寥落。其中一个“荡”字勾联名桥、冷月、,静中有动,含情脉脉,似乎是在默无声息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从而形象地衬写了盛衰兴亡的巨变,勾勒出一片凄清的景象。这景象和上阙的“黄昏”、“空城”互为呼应,融为一体。随着时光的推移,景象愈写愈凄凉,情感也越来越沉重了。这种层层深入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国心情,结句也富于余味。 

    念    桥边  红  药(9),年年知  为谁生! 

    想(那)    的红色芍药   不知年年为谁而生  

    知: 犹不知,肯定用为否定。年年: 一年一年,年复一年。 

    分析: 

    结句仍以委婉的手法抒情,妙在联想名都名花,化景物为情思,托名卉寄哀怨。从浅处看,空城寥落,红色芍药年年开放,竟无人观赏,有“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诗句)的感慨,以点染当时扬州的荒寒。叹名花“知为谁生”,进一步抒发了花开花落“人不知”的感慨。结句仍以黍离之悲收束。 

    下阙: 设想杜牧重来,难赋深情。 

    四、小结: 

    (一)、对本词的评价: 

     对“黍离之悲”的理解: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序》中称: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词的上、下阙各有侧重,通篇与词前小序结合,紧扣驻、看、闻、想以抒发“黍离之悲”并运用联想把昔日的盛况反映今日的荒凉,构想巧妙,对比强烈,情景相生,色彩鲜明,加上作者又精通音律,注重词法,写来音调和谐,辞句精炼,委婉含蓄,结构严密,体现了婉约派的词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扬州慢》教案9》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