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4» 正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4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486

概要:解析A.主语不明,应在“给”前面加“这”;B.把“担任”改为“当选”;D.缺少宾语中心词,句末加“建议”二、文本阅读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全诗,回答5~7题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C.通过“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答案C6.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答案D7.作者用“泻水”四句言不当愁,到底作者有没有愁?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答案“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4,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解析 A.主语不明,应在前面加;B.把担任改为当选;D.缺少宾语中心词,句末加建议

二、文本阅读

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全诗,回答5~7题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C.通过“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答案 C

6.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

答案 D

7.作者用“泻水”四句言不当愁,到底作者有没有愁?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

答案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陡然翻转,用反诘语气强调指出:活着的心灵不同于无知的树木、石块,怎么可能没有感慨不平!简简单单七个字,把前面诸种自宽自解、认命听命的说法一笔抹倒,让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愤之情如火山般喷射出来,其热度和力度足以令人震颤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扔下手中的酒杯,横眉怒目,拍案而起,正要面对着不公平的命运大声抗辩可是,他并未由此再进一步发泄这种感愤,却轻轻一掉,用“吞声踯躅不敢言”一句收结全诗,硬是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意,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愤激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经过诗篇结尾两句这样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三、课堂延伸

8.(200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凰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又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四、语言运用

9.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