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教学设计8» 正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教学设计8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349

概要:5.发函得诗 6.而读书者与之 7. 以书遗余曰 (三)词类活用现象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2.余因而实之 3.与可厌之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5.初不自贵重 (四)虚词 为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3.余为徐州 4.而予以为有道者 5.吾将以为袜 乃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2.乃见其所欲画者 其 1.乃见其所欲画者 2.岂独得其意 3.而予亦悔其随之 4.以追其所见 5.其所以然 6.岂独得其意 然 1.自视了然 2.予不能然也 3.然二百五十匹绢 以 1.因以所画筼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教学设计8,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5.发函得诗                             6.而读书者与之

7. 以书遗余曰

(三)词类活用现象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2.余因而实之

3.与可厌之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5.初不自贵重

(四)虚词

为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3.余为徐州                      4.而予以为有道者

5.吾将以为袜

乃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2.乃见其所欲画者

其     1.乃见其所欲画者                2.岂独得其意

3.而予亦悔其随之                4.以追其所见

5.其所以然                      6.岂独得其意

然     1.自视了然                        2.予不能然也

       3.然二百五十匹绢

以      1.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2.与可以书遗予曰

       3.吾将以为袜

之     1.竹之始生                        2.一寸之萌耳

       3.生而有之也                    4.临事忽丧之

       5.士大夫传之                    6.而读书者与之

(五)文言句式

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3.足相蹑于其门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5.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6.吾将以为袜

7.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8.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9.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0.轮扁,斫轮者也 

11.岂复有竹乎:

12.世岂有万尺竹哉?

(六)难句翻译

1.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2.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3.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4.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5.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6.袜材当萃于子矣。 

7.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第二课时

一.导入(略)

二.仔细阅读,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侧重于阐发“胸有成竹”.“心手相应”的创作思想,还是追述与文与可的深厚友谊?

2.文章主旨写理还是写情?

3.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中记叙了与文与可的哪些事件,分别说明了文与可的什么个性?

4.文章第一节描绘了那幅画,其用意何在?

5.文章题目既然为“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为何作画经过描写甚少?文末作者借曹操与桥玄之事侧面反映了自己与文与可的亲密,这与文章主旨有何关联?

三.问题探讨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

明确:

1.文体,杂文;

2.记叙了文与可厌世俗求画,不自贵重,说明了他的脱俗淡泊,与苏轼诗画互答,说明了他是个才情过人.无拘率直的人;

3.文章的主旨主要是叙述两人的深挚友谊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文章不仅仅通过日常趣事来表现两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且又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谊,从而写出了对文与可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四.感悟与思考

    通过阅读苏文,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启迪和教益?

参考:我们要在作任何一件事前,都要对预作之事认真分析,掌握客观事物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预先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对所要做的事“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无目的性和无把握性。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新课。

六.教学反思


上一页  [1] [2]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教学设计8》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