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第一部分:预习学案及答案 (约900字) 第二部分:导学案设计 ( 约3000字 ) 第三部分:课后检测及答案 (约1700字) 第四部分:教学反思 (约910字)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苏轼) 第一部分:预习学案及答案 (约900字) 一、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做“胸有成竹”,亦称“成竹在胸”请结合本文,查资料讲讲这个故事并说说成语“胸有成竹”现在的含义。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与可以书遗余( ) 近语士大夫( ) 蜩( )腹蛇蚹( ) 兔起鹘( )落 袜材当萃( )于子矣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学反思3,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第一部分:预习学案及答案 (约900字)
第二部分:导学案设计 ( 约3000字 )
第三部分:课后检测及答案 (约1700字)
第四部分:教学反思 (约910字)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苏轼)
第一部分:预习学案及答案 (约900字)
一、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做“胸有成竹”,亦称“成竹在胸”请结合本文,查资料讲讲这个故事并说说成语“胸有成竹”现在的含义。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与可以书遗余( ) 近语士大夫( ) 蜩( )腹蛇蚹( )
兔起鹘( )落 袜材当萃( )于子矣 筼( )筜( )谷
笔砚( ) 斤斧何曾赦( )箨( )龙 剑拔出鞘( )
烧笋( )晚食 畴( )昔 斫( )轮
三、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2、以为口实 ( )
3、投诸地而骂 ( )
4、轮扁,斫轮者也,( )
5、而读书者与 ( )
四、熟读全文,疏通大意。
五、搜集文与可的资料,简介文与可
——————————————————————————————————————————————————————————————————————————————————————————————————————————————————————————————————————————————————————————————————————————————————————————————————————————————————————————————————————————————————————————————————
参考答案:一、据有关史料说,文与可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可见,胸有成竹是与可穷尽毕生总结出来的绘画理论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略)
三、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遗:wèi赠送)
2、以为口实 (口实:话柄)
3、投诸地而骂 (诸 之于,兼词)
4、轮扁,斫轮者也,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5、而读书者与 (与 许可,同意)
四、熟读全文,疏通大意。(略)
五、搜集文与可的资料,简介文与可
文与可(1018-1079),姓文名同,北宋画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梓潼(今四川梓潼县)人。《宋史》说他“以学名世,操韵高洁”。北宋名臣文彦博由衷地称赞这位青年才俊“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苏轼在《墨君堂记》中评价他说:“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文同与苏轼为表兄弟。比苏轼大18岁善画山水,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文同告别了洋州山水,其后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第二年正月文同离京前往湖州赴任。据《宋史•文苑传》记载:(文同)“至陈州(今河南淮阳县)宛丘驿,忽留不行,沐浴衣冠,正坐而卒。” 享年六十二岁。
第二部分:导学案设计 (约3000 字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苏轼)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 虢镇中学 张俊仙
邮编:721300 电话:13152243369
E-mail zjx4889@163.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 讨论本文记人散文的结构内容,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脉络,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文中阐发的“胸有成竹”“心手相应”的道理。
2、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厚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文章主旨,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2、探索哲理深意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以诗引入,激发兴趣
苏东坡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古人颇得竹的灵气,植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朝夕相处,自然陶冶了一股竹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竹文化堪称源远流长。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成为“花中四君子”。植竹、赏竹、写竹、画竹,竹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即以画竹为线索,本文就是通过作者和文与可谈画竹来表现表兄弟之间的深挚友谊及缅怀悼念之情的散文。
上一篇:《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教学反思5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