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设计4» 正文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设计4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167

概要:(2)侧面烘托:烘托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艺概》的作者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 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反面敷粉"。如第一则内容没有记述孔子所告之言和仪封人的问对之言,直接写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他对孔子的佩服之至以及孔子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之深了。第二三四则中,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楚狂接舆对孔子行为的奚落,从侧面反映了孔子那种勇于承担社会大任而义无反顾地精神。最后一则从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2.微观揣摩 论语中的语言非常简练,但包含了深刻的含义,体现了说话者的思想与看法。请从文中找出几句话来细细品味。 思路点拨:言为心声,既要看到语言的表面意义,又要结合人物的思想观点,透视其深层次的含义。 探究: (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子路没有从长沮那儿得到回答,只得转而向桀溺打听,让人始料不及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设计4,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2)侧面烘托:烘托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艺概》的作者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                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反面敷粉"。如第一则内容没有记述孔子所告之言和仪封人的问对之言,直接写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他对孔子的佩服之至以及孔子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之深了。第二三四则中,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楚狂接舆对孔子行为的奚落,从侧面反映了孔子那种勇于承担社会大任而义无反顾地精神。最后一则从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2.微观揣摩

论语中的语言非常简练,但包含了深刻的含义,体现了说话者的思想与看法。请从文中找出几句话来细细品味。

思路点拨:言为心声,既要看到语言的表面意义,又要结合人物的思想观点,透视其深层次的含义。

探究

(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子路没有从长沮那儿得到回答,只得转而向桀溺打听,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桀溺不但没有回答子路的问题,反而讲了一大堆道理。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天下到处都是洪水横流一般的混乱情形,你跟谁来改变它呢?另一层意思是说,你子路与其追随孔子这种避人之士,哪里比得上追随我桀溺一样的避世之士,出世而隐居呢!言外之意是,像我这样避世隐居的人才更高超更彻底,像孔子那样的人根本不在话下。   子路要问路,是实实在在的路,而桀溺却就人生之路大做文章,其实他是借此表达对孔子的嘲讽。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听了长沮、桀溺的话后,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说了这番话。孔子的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说,人不可以与鸟兽同群,自己只会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另一个意思是说,自己之所以要改变这个世界,是因为天下没有德政,——假如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投身到变革天下的活动中去了。前一个意思是要告诉桀溺那样的避世之士:自己只会生活在世间众生之中。其中蕴含着孔子对世间众生的深刻关怀。后面一个意思是要告诉桀溺等人,天下越混乱自己越不会选择避世,因为自己有改变这种混乱局面的责任。由孔子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考虑的是天下众生。

3.发现创新

有人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决定了他的理想不可能得到实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之”,最终他只能是一个孤独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你是怎么认识的?

思路点拨:一要注意分析人物的思想,二要注意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探究

孔子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处于一个“礼乐崩坏”天下大乱的时代。面对皇室的衰落,诸侯的割据混战,人民遭受巨大的创伤和痛苦,这位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青年人深感困惑。怎样才能挽大厦与将倾,救百姓与水火呢?孔子对当时的社会形态作了深入的思考。他以济世爱民为己任,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一整套儒学理论体系,力图通过“忠君尊王”,实现“圣君、贤臣、良民”,和谐一致的“天下大同”的理想。

就当时而言,孔子站在了中华民族的前面,因为如果他的一整套理论能够谨行不已的话,中国无疑将结束战乱,实现治世,人民将从此永享太平。但当时的形势是:人人拥兵自立,或者就是垂帘听政,成为一国政治的真正把持者。各个国家为了百姓和土地,杀伐扰攘战火不熄。失去了武力便失去了继续生存是权力。从这个角度上看,孔子的思想又是多么的吹落不堪。因为在一个只相信武力的时代里,呐喊和呼吁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虽然它有时还可以一些零碎的呼应。然而这种呼应相对于战马的长鸣声、金戈的相交声、统治者胜利后那狰狞的笑声,太过微弱渺小了。因此,即便孔子发出了“知其不可为而之”的浩叹,我们还是将其列为“理想主义者”。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在“理想主义者”前面加上“伟大”二字。“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在“斯文”与客观环境出现巨大矛盾之际,在政治、经济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的时代,仍然坚信理想能够实现。

    最后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提示:孔子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

孔子的人生态度:

积极入世;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五、作业:

1、背诵本文中精警的句子。

2、完成课后练习。

3、阅读《论语》,体味中华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

4、预习第二课,从中找出重点字词句,并对其简要分析

5、对第二课作简要的分析,试着总结文章大意。

附:课后思考与练习

1、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这”。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

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成理即可。(在我国传统中,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更为执着。)

2、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提示: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消极避世之人。

          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积极入仕),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教学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设计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