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4(教师版)» 正文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4(教师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661

概要: 【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评析】对孔子的言行可有三种理解: 一、知错即改。二、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给自己找台阶。三、始终端作教师的架子,到了哪里都不忘训人。三种理解可以综合起来看。表现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和谐融洽关系。 选文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8】: 1、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放荡,名声不好。当时把持着朝政。 2、“说”通“悦”,高兴。 3、“矢”通“誓”,发誓。 4、所……者:假如……的话。 【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评析】这一段非常有趣,让我们看到了孔子普通人的一面。我觉得这是儒家思想比基督教可爱的地方之一。儒教不千方百计把孔子打扮成神,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4(教师版),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评析】对孔子的言行可有三种理解:

    一、知错即改。二、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给自己找台阶。三、始终端作教师的架子,到了哪里都不忘训人。三种理解可以综合起来看。表现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和谐融洽关系。

选文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8】:

   1、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放荡,名声不好。当时把持着朝政。

   2、“说”通“悦”,高兴。      3、“矢”通“誓”,发誓。   4、所……者:假如……的话。

【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评析】这一段非常有趣,让我们看到了孔子普通人的一面。我觉得这是儒家思想比基督教可爱的地方之一。儒教不千方百计把孔子打扮成神,基督教则不但把普通人耶酥打扮成神,还要再虚构一个上帝之神来做耶酥的父亲。基督教的做法在人类的愚昧阶段是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就是其基础极其脆弱,因为它将一切关键的东西都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一旦谎言被识破,还有谁去信它呢? 

    孔子去见南子有没有做什么不正当的事我们可以存而不论,只从我们看到的事实部分来说,我觉得子路对孔子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孔子去见了南子,就有做了不正当事的可能。子路能当面指责老师可能的错误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也可见孔子为推行政见学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以及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

    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避嫌的说法,即“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誓来为自己表白,这也无形中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我觉得我们自己应该远离用赌咒发誓的方式来取信于人,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赌咒发誓的人。

这一章,自古在理解与翻译上有争执,较难考证清楚。据《史记》的记载,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 卫灵公是孔子在卫国时卫国的国君,在孔子所到的几个诸侯国里,他是对孔子最好的一个。南子,前面讲过,南子这个人有问题,美貌但多淫,对卫灵公影响还很大。本章对孔子为什么去见南子,没有讲明。据古代儒家讲,孔子见南子是“欲借其以劝灵公行正道”,所以孔子才去见了南子。

有人解释为:孔子在这里发誓赌咒说,如果我做了不正当的事,上天会谴责我。

    南怀謹先生的解释。这里,否读 pǐ而不读fǒu,作动词用,是否定、鄙视之意。说的应该是南子这个人,南子这个人,据考证,虽多淫但不乱国政,而且,卫灵公这个人,好色但又能重贤。所以,卫灵公虽宠爱南子,但卫国的政治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当时,卫国的执政大夫是晏子。从史记记载的内容来看,孔子进见南子以礼,而南子答拜孔子以礼,再拜,显示出南子对孔子的尊敬。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可以推想,孔子见过南子后觉得其人还有可取之处,并非象有人传说的那样坏。孔子说,我本来不想见她的,可是不得以才见她的,与南子见面,仅仅是一种礼节上的应酬而已。而因为南子有好淫之名,子路这个性格急躁、而又以捍卫老师尊严为自己责任的君子,当然怕孔子因为见过南子而生出对孔子不利的影响,也怕老师做出不德的行为,而孔子解释他又不听。孔子只好发重誓:如果南子是我所鄙视的那种人,上天也会厌弃她的!上天也会厌弃她的!可是南子并不象你们听说的那样坏。正所谓流言止于智者。

小结: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深受弟子们的敬爱,但他总把自己放在跟别人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从学识、道德和日常生活中感受他的伟大!感受夫子的关爱!

课堂练习 :

1、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  :“知”通“智”

  道之斯行     :“道”通“导”

  夫子矢之曰    :“矢”通“誓”

  毋吾以也     :“以”通“已”

  鼓瑟希      :“希”通“稀”

  莫春者      :“莫”通“暮”

2、注意如下特殊句式或用法。

博我以文:使动用法。

是丘也:判断句。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3、完成课本课后练习


上一页  [1] [2] [3]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4(教师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