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4(教师版导学案)» 正文

《有无相生》讲学稿4(教师版导学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129

概要: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掉以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 6、研读第6则。 【原文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梳理6】:其安易持,其未兆(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易谋,其脆易泮(通“判”,分离),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通“蔂”,装土的工具)土。千里之行(即“行千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做事、行事),常于(在)几成(几乎成功)而败(使动用法,使……失败)之。慎(慎重对待)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6】:事情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

《有无相生》讲学稿4(教师版导学案),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掉以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

6、研读第6则。

【原文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梳理6】:其安易持,其未兆(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易谋,其脆易泮(通“判”,分离),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通“蔂”,装土的工具)土。千里之行(即“行千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做事、行事),常于(在)几成(几乎成功)而败(使动用法,使……失败)之。慎(慎重对待)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6】:事情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

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很遥远的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

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如果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

【赏析6】:本则所说的是关于前瞻性的智慧。这一则所言,意思不止一层:①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②是说严重后果形成于细微之处。③做事要善始善终,持之以恒。

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事物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给予特别注意,杜绝它的的出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许多人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

7、研读第7则。

【原文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7】: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易断的,它死后是干枯的(硬挺挺的)。因此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因此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刚强就容易被折断。逞强逞大的人落入下风,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

【赏析7】:这一章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反复说明这样一种观点:柔弱胜刚强。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四、小结:感受选文的思想精华

认识世界: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认识自己:不自以为是,贵有自知之明

认识人生:凡事从细小处做起,积累,善始善终,有预见性

生存之道:以柔克刚

五、课堂练习

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看待?

提示:《老子》辩证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对立项的列举中,特别重视“柔”“弱” “贱”的一方。这就是有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这除了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到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这就是说,不但不要过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争夺那种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被转化掉。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作用。从“老子不为天下先”“先让一步然后还手”到“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在忍让和委屈中以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也属于中国的智慧。它仍然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辩证法,而是维护生存的辩证法……

六、拓展

1、1、举出能够反映我们这一节课学习到的老子思想的例子。

(成语、俗语、格言、诗句、事例均可)

如:失败是成功之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吃一堑,长一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赫拉克利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居安思危等等。

失败是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错误可以成为正确的先导、吃一堑,长一智

老子的这种“有生无,无生有”的观点正是我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简单点说:就是“凡事无绝对。” 

例如我们所背的每日一句里就有这样一句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也是说那满地的落花,看似已经无情地离开了,然而当它萎顿腐化成春泥之后,还能继续供给养分,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哪!) 

还有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意思是说:秋末冬初,荷叶败尽,菊花枯萎,好像什么都没有了,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这时候,你也不要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事实上,这景象也意味着最美的景色——初冬的橙黄桔绿的时节也就到来了!看似“无”,实又“有”,这就是老子的“有无相生”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有无相生》讲学稿4(教师版导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