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尊生》教学参考

[02-27 18:07:4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570

概要:概括起来说,第1则选文的主旨,就是在世人最看重的天下面前,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第2则选文:“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之齐”就是到齐国去,“之”是动词。“曲辕”是地名,其道屈曲,故称。“栎社树”就是被当作土神祭祀的栎树(柞树),“社”是土神。古人常常选大树作为土神来祭祀。这曲辕栎树实在是太大了:可以遮蔽好几千头牛(可见其树冠之大),量一量有一百搂(可见其树干之粗),它高高地俯视着群山、七八十尺之后才有树枝(可见其树干之高),它的枝子可以做成独木舟的将近十几个(可见树枝之大)。这真是天地间少有的奇观,所以“观者如市”,人们竞相观赏它的风采。但是“匠伯不顾,遂行不辍”。有人说匠石字伯,所以称为“匠伯”;也有人说“匠伯”就是木匠师傅。他根本都不转头看一眼,始终赶路,而不停止。这就奇了。“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厌观”就是饱看。“走及”就是跑着赶上,说明师傅已经走远了,也说明匠石弟子观看得时间颇长。弟子跟师傅不一样,一饱眼福

《尊生》教学参考,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概括起来说,第1则选文的主旨,就是在世人最看重的天下面前,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

第2则选文:“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之齐”就是到齐国去,“之”是动词。“曲辕”是地名,其道屈曲,故称。“栎社树”就是被当作土神祭祀的栎树(柞树),“社”是土神。古人常常选大树作为土神来祭祀。这曲辕栎树实在是太大了:可以遮蔽好几千头牛(可见其树冠之大),量一量有一百搂(可见其树干之粗),它高高地俯视着群山、七八十尺之后才有树枝(可见其树干之高),它的枝子可以做成独木舟的将近十几个(可见树枝之大)。这真是天地间少有的奇观,所以“观者如市”,人们竞相观赏它的风采。但是“匠伯不顾,遂行不辍”。有人说匠石字伯,所以称为“匠伯”;也有人说“匠伯”就是木匠师傅。他根本都不转头看一眼,始终赶路,而不停止。这就奇了。“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厌观”就是饱看。“走及”就是跑着赶上,说明师傅已经走远了,也说明匠石弟子观看得时间颇长。弟子跟师傅不一样,一饱眼福,觉得自己拿着斧子跟随师傅以来,还从未见过像栎树这么美的木材,于是就问师傅连看一眼都不肯,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可以说是借匠石弟子之口,提出读者心头的疑问。且看匠石怎么说:“已矣,勿言之矣!”“已矣”就是算了。匠石不惟自己不看,还不要弟子说。这就更奇了。道理原来是这样的:“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散(sǎn)木”即不成材的树木、无用之木。“沈(chén)”,没入水中。“棺椁”,即棺材和套棺(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液樠”指汁液流出樠樠然;樠(mán),溢出的样子。“蠹”,蛀蚀,被蛀虫咬坏。匠石的意思是说,那栎树长得这样长寿这样巨大,又能怎么样呢?它毫无用处,做船船沉,做棺材棺材烂,做器具器具毁,做门门淌污水,做屋柱屋柱生蛀虫。它就因为没用才长得长寿长得巨大。

假如庄子和木匠站在同一个立场上,这一则寓言就可以到此为止了,问题就在于庄子不是木匠。所以接下来又生出无限波澜:“匠石归,栎社见梦曰……”“见梦”就是托梦给人。借栎社树托梦展开下文,堪称奇妙。假如庄子想不到这一招数,又不知下文究竟如何展开。栎社树托梦说:“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女”通“汝”。“恶乎比予”就是拿什么和我相比,“恶(wū)乎”犹言“于何”。“文木”即可用之木,跟“散木”相对。“柤”同“楂”,即山楂。“果蓏(luǒ)”是瓜果的总称;细分的话,在树者称果,在地者即瓜类植物的果实称蓏。“剥(pū)”通“扑”,击打。“辱”,挫,挫伤。“泄”通“抴”(yè),又作“拽”,拖,用力拉。“自掊击于世俗”意思是自己使自己被世俗打击。这段话大意是说,你匠石说我无用,是把我跟有用的树木相比。但是有用的树有什么好的呢?就看看那些果树吧,因为能生果子,因为有用,备受人们的打击:被“剥”,被“辱”,被“折”,被“拖”。于是它们不能享尽天然的年寿,中途夭折了。它们因为能够被世人当作一种工具来用,因为不能跳脱被世人当作一种工具来用的境地,而遭受击打,所以它们是自讨苦吃,是自己使得自己被世人击打的。而且不仅树是这样的,世间万物都是这个道理。“物莫不若是”一句,从表达方式上说出自栎社树之口,悄然把人(包括匠石)拉进了这一道理所适用的范围。“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原来栎社树自己也知道自己没用,所以能够享尽天年;原来栎社树之没用乃是它长期追求的结果,险些死掉,最终才得到;原来栎社树是把这无所可用视为真正的有用而且是大用。“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这句话的第一个“物”是名词,第二个“物”是动词。“相物”就是互相把对方当作物(工具)。栎社树的意思是说,况且我跟你都是物,怎么一定要对方成为自己的物呢?易言之,你我都是平等的,为什么要期求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工具价值呢?一句貌不惊人的反问,包含了庄子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认知(互相把对方当作工具)和批判,包含了庄子对理想的人际关系的期望:不是单方占有或利用榨取,而是亲密无间、彼此信赖、开放自在、双向平等往来。可惜庄子这种极为珍贵的思想,在历史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扬。“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开始是匠石瞧不上栎社树,现在是栎社树瞧不上匠石:你这个将要死的“散人”,又哪里理解“散木”?

由栎社树传达的庄子的思想,体现了尊生哲学更为深刻的内涵。这就是不要使自己沦落为某种工具,也不要以别人为工具。这种思想大大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大关怀。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这两则文选各是从什么方面来阐明“尊生”主旨的?你认为其中包含的最有价值的思想是什么?

提示:本节第1则选文,主旨是说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价值,所以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和拖累生命,要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第2则选文,主旨是说既不能使自己的生命沦落为某种工具,又不能拿别人的生命来充当自己的工具;这种思想大大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大关怀,是庄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可参阅教材相关链接以及教师用书中的选文解读。

二、《庄子》如此重视保全生命,是否会妨碍对精神修养的重视和追求?

提示:这涉及到如何理解“精神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庄子》保全生命的手段极大地仰赖精神修养,它认为养形不足以存生。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用一两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到的认识和启发。(短文略)

提示:《蝂传》批评了那些贪图财利官位而罔顾生命安危的人,启发人们珍视自己的生命。这与《庄子》主张“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颇为一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尊生》教学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