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尊生》教学参考

[02-27 18:07:4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570

概要:《尊生》教学参考重点、难点1.讲授选文1、选文2。2.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把握《庄子》尊生的思想。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 以为舟则沈 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选文解读《庄子》的很多观念,都是对世俗观念的反叛。在一个把拥有天下视为最高价值、最高追求的时代里,《庄子》却说,价值更高因此也更应该珍视的其实是生命。选文1:“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据说,子州支父姓子、名州、字支父,是有道的隐士。“犹之可也”的“之”,用作语助词。“适”的意思是正好、恰好。“幽忧之病”,谓其病深固也(参阅陆德明《经典释文》)。“未暇”,即没有闲暇。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托病拒绝。被当时世人看作最高价值的天子之位,在庄子后学笔下却是让都让不出去(在庄子那里早就已经让不出去了)。许由和子州支父为什么不接受呢?原来,他们最看重的根本就不是天子之位,而是生命:“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这句

《尊生》教学参考,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尊生》教学参考

重点、难点

1.讲授选文1、选文2。

2.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把握《庄子》尊生的思想。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弟子观之,走及匠石 以为舟则沈 实熟则,剥则;大枝折,小枝

选文解读

《庄子》的很多观念,都是对世俗观念的反叛。在一个把拥有天下视为最高价值、最高追求的时代里,《庄子》却说,价值更高因此也更应该珍视的其实是生命。

选文1:“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据说,子州支父姓子、名州、字支父,是有道的隐士。“犹之可也”的“之”,用作语助词。“适”的意思是正好、恰好。“幽忧之病”,谓其病深固也(参阅陆德明《经典释文》)。“未暇”,即没有闲暇。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托病拒绝。被当时世人看作最高价值的天子之位,在庄子后学笔下却是让都让不出去(在庄子那里早就已经让不出去了)。许由和子州支父为什么不接受呢?原来,他们最看重的根本就不是天子之位,而是生命:“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这句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天下是最贵重的东西(当然这是从一般人的立场上说的),但是许由、子州支父一类的人却不会因为它而伤害自己的生命,那么别的东西就更不用提了。一层意思是,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儿、忘怀天下的人(指子州支父一流珍重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句式和文意跟“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七十五章)颇有相似和相通之处。按照《老子》的意思,只有那忘怀了生,不戚戚于生死的人,才是真正善于珍视生命的人。按照《庄子》的意思,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的人,才可以拥有天下。──因为一个人若把天下看得最重,就不会珍视百姓乃至他自己的生命了。《庄子》讲的这两层意思,似乎有一些矛盾。照它的内部逻辑,许由、子州支父应该是接受了天下才对,可是现在他们都没有接受。──恰恰是没有接受,才有力地凸显了他们对生命的看重。《庄子》正是要在生命跟天下的比照中,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不推倒天下的价值,不足以确立生命的价值。

接下来是舜让天下的故事。“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一般认为,子州支伯就是子州支父。舜把天下让给他,他同样托病辞绝了。《庄子》借此强调,天下虽然是最珍贵的器物,可子州支伯等人却不拿它来交换生命。似乎拥有天下和珍视生命二者是不可得兼的。其实这种理解可能犯了以辞害义的毛病,《庄子》的目的还是为了把生命树立为一种压倒世俗最高价值的价值。它告诉世人,有道的人跟一般的人不同,他们把生命看得最重,即便你拿世人看得最重的天下来,他们也不会为此伤害生命。

舜把天下让给善卷的寓言,跟前面的两则寓言相似。不过善卷说出了一些新的意思,即自己有一个自己劳动、自给自足、逍遥自得的生活就行了,天下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价值。

接下来一则寓言:“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即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是古代周族的领袖;“大王”同“太王”。狄人攻打古公亶父统领的周族,周族拿兽皮、丝织品、狗、马、珠玉来事奉他们,他们不接受,惟独想要周人的土地。太王亶父说:“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古公亶父不忍心让百姓的子弟送命,又不愿意因为用来养活百姓的土地害所养活的百姓,于是对人们说:你们都尽力住在这儿吧!做我的臣民和做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因杖策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杖策”指以策为杖。“去之”指离开豳地。由于古公亶父珍视百姓的生命,所以当他离去的时候,百姓络绎不绝地跟随着他,于是他们最终在岐山下面建立了新的国家。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诗经·周颂·天作》有几句诗说:“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意思说:天造就高大的岐山,太王垦辟它。百姓在这里建新房,文王使他们得安乐。《庄子》评论道:“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所谓“以养伤身”,意思是因为用来养生的物品伤害身体;所谓“以利累形”,意思是因为追逐利益而拖累、祸害身体。“重失之”,指严重违背它(严重违背“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的原则)。尊生是庄子及其后学的一个重要主旨。他们认为,富贵的人拥有大量养生的东西,要做到尊重生命,就不能因为用来养生的物品伤害身体。这话听起来让人有点不明白,养生的东西怎么会伤害身体呢?汉初赋家枚乘在他的《七发》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出舆入辇,命曰蹷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大致意思是说,出出进进都乘着马车或人力车子,这会招致腿部肌肉萎缩、神经麻痹而不能行走的毛病;住在深邃、清净而阴凉的宫室里,会招致发冷发热的毛病;沉湎女色,会戕害性命;整天吃香的喝辣的,会腐烂肠胃。好东西若使用不当,也会对性命不利。贫贱的人缺乏财物,自然要去谋求财利,要做到尊重生命,就不能因为追逐财利而拖累、祸害身体。总之,不管是富贵者还是贫贱者,都要以生命为本。按照这些话的字面意思,《庄子》似乎只是要人尊重自身的生命。但是联系前面称道古公亶父“可谓能尊生”的例子,当可断定,所谓尊生也包含着尊重、珍视他人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重自己的生命又是密切相关的。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不珍视自我生命的人,又怎么可能真正地珍视他人的生命呢?《庄子》张扬尊生的理念,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它批评当时做高官有尊贵爵位的人都严重违背了尊生的原则,说他们见了利益就忘记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实在是荒谬到了极点。

[1] [2] [3]  下一页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尊生》教学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