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非攻》教学参考 重点、难点1.讲授选文。2.引导学生理解墨子之所以非攻的根据何在。选文解读本文第一段由小的不义,一层层说到大的不义。“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进入人家的园子去偷桃子或李子,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听说的事情。人们指责这个小偷,执政者抓到这个小偷就要惩罚他,因为他的行为损人利己。对作者这一认识,人们是不会有疑问的。由这样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认识开始,进一步展开论说,就会比较轻松了。“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这里进了一层。比起偷桃子李子来,偷鸡狗猪对人家造成的损害无疑是更大的,所以他的不仁不义就超过了偷桃子和李子,他的罪过也就更重了(这里“不仁”与“不义”一致,墨子常混用“仁”“义”二者)。这一推进合情合理。此外也可以看出,文章所说的不仁不义就意味着损害别人。“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这是再进一层,说明进入人家的牛马圈偷取人家牛马的人,他的不仁不
《非攻》教学参考,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非攻》教学参考
重点、难点
1.讲授选文。
2.引导学生理解墨子之所以非攻的根据何在。
选文解读
本文第一段由小的不义,一层层说到大的不义。“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进入人家的园子去偷桃子或李子,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听说的事情。人们指责这个小偷,执政者抓到这个小偷就要惩罚他,因为他的行为损人利己。对作者这一认识,人们是不会有疑问的。由这样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认识开始,进一步展开论说,就会比较轻松了。“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这里进了一层。比起偷桃子李子来,偷鸡狗猪对人家造成的损害无疑是更大的,所以他的不仁不义就超过了偷桃子和李子,他的罪过也就更重了(这里“不仁”与“不义”一致,墨子常混用“仁”“义”二者)。这一推进合情合理。此外也可以看出,文章所说的不仁不义就意味着损害别人。“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这是再进一层,说明进入人家的牛马圈偷取人家牛马的人,他的不仁不义又超过了偷人家的鸡狗猪之类,罪过也更重了。“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这是紧接着再推进一层,已经悄然逼近自己的主题了。杀害无辜之人,夺取他的衣物,其不义又超过了偷人家的牛马,罪过也相应地更重了。在这样一层层推进的前提下,作者揭明了自己的主题:“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对于偷人家的桃子李子、偷人家的鸡狗猪、偷人家的牛马、杀死人家夺取人家的衣物等行为,天下君子都因为这些行为给人造成了损害,而肯定其不义和罪过。然而攻打别人的国家给人造成的损害最多,因此也是最大的不义,天下之君子却不知道予以指责,反而跟着加以赞誉。如此自相矛盾,怎能说是懂得义和不义的区别呢?原来作者前面说了这么多,目的是在批评攻打别人的国家。其层层进逼的写法,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妙。
文章第二段反复说明天下之君子不能分辨义与不义。“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作者先由一项死罪说起:杀害一个人,叫做不义,一定有一项死罪。这一点同样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由此推广展开论说,就会比较轻松了。“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以此说往”,即根据这个道理说开去,根据这个道理类推。杀害十个人有十倍的不义,有十项死罪;杀害百人有百倍的不义,有百项死罪。天下君子都认同这种推理。对这些罪行,他们都加以指责,称之为不义。但是,“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攻打别的国家,常常导致伏尸数万,流血成河,按照前面的推理这是最大的不义,然而天下之君子却不知道予以谴责,反倒赞誉之,称之为义。这种鲜明的自我矛盾,说明他们根本分辨不清什么是义什么是不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这句话,进一步说
总之,在如何看待攻打别人的国家这件事情上,天下的君子们显示了价值判断上的混乱。所以墨子说:“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墨子说,损害别人就是不义,而攻打别人的国家对人的损害最惨重,所以是最大的不义、最大的罪过。这再一次表明,墨子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是对他人的关怀。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墨子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在《墨子·公输》里叙述的劝阻楚国攻打宋国这一事件中,墨子先后采取了哪些策略?从中你产生了哪些思考?
提示:墨子反对不义战争,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战争对人的损害最惨重,罪过最大。
墨子劝说公输盘,主要是晓之以理。他先假说北方有人侮辱自己,自己希望借助公输盘杀掉他,并表示会献上十金。公输盘说“吾义固不杀人”。墨子紧紧抓住这一点,说攻打宋国所杀的人更多,义不杀一人却杀更多的人,算不上懂得类推事理。墨子这种推理的依据和方式,跟《非攻》篇批评天下君子知道杀一人、十人、百人不义,却不知道攻打别人的国家是最大的不义,是完全一致的。墨子又说攻打宋国是不智不仁之举,公输盘明白这些道理却不去谏争则是不忠。如此说理,公输盘不能不服,但他并未断绝攻打宋国的念头。墨子接着劝说楚王,并且进一步跟公输盘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虽然提到攻宋必“伤义”,但主要还是晓之以利害,使楚王和公输盘意识到必定攻不下宋国,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念头。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