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语言文字应用《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3» 正文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3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68197

概要:高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 随州技师学院 沈小凤 2010.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 曲礼上》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教法学法 点拨引导、自主讨论学习时数 一课时教学要点一、 导入: 一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教授说 :“你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想 ‘望子成龙’啊!” 话音刚落 ,不料这位留学生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 : “你说什么? 为什么要望子成‘龙’, 而不是望子成‘狗’啊?” (讨论) 同学们说说中西方“狗”“龙”有何不同?说“狗”:汉族人眼中 走狗、狗仗人势、狗腿子、狐朋狗友、 狼心狗肺… …西方人眼中 love me , love my dog (直译“爱我的话,也要爱我的狗”,意译“爱屋及乌”。)a luck dog (直译“幸运狗”,意译“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 old dog(行家)、 clever dog(聪明的孩子)说“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3,标签:语言文字应用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高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  

 随州技师学院   沈小凤  2010.5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  曲礼上》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教法学法 点拨引导、自主讨论
学习时数 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             导入:

 一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教授说 :“你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想 ‘望子成龙’啊!” 话音刚落 ,不料这位留学生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 : “你说什么? 为什么要望子成‘龙’, 而不是望子成‘狗’啊?”

(讨论) 同学们说说中西方“狗”“龙”有何不同?

说“狗”:

汉族人眼中    走狗、狗仗人势、狗腿子、狐朋狗友、 狼心狗肺… …

西方人眼中  love me , love my dog (直译“爱我的话,也要爱我的狗”,意译“爱屋及乌”。)a luck dog (直译“幸运狗”,意译“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 old dog(行家)、 clever dog(聪明的孩子)

说“龙”:

西方  “龙”是一种怪兽。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Dragon”的怪兽,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对象。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

汉族  “龙”是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中国龙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跟“龙”相关的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可见,中国龙是一种祥兽,西方龙则是邪恶的代名词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鲜明地体现在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中,

正如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所述:“语言的词汇,忠实地反映了它所服务的文化。”

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             那么,语言怎样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呢?

(课件)周瘦鹃先生原文《 杜鹃枝上杜鹃啼》片段
结合我们的历史背景与民族心理,你能推测是什么原因吗?
语言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讨论:结合材料,谈谈这些材料中的语言现象传达了哪些文化信息?

什么是文化?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1、从文字看民族生活和历史

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语言则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通过语言文字来直接了解早期的民族文化更是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

a.从“安”、“家”、“姓”这几个字中可以得到哪些文化信息?
(“安”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宝盖头代表房屋,那么“安”字的意思就是家里有个女人。“家”是屋子底下有一头猪,猪是古时人们财富的象征,可见猪的地位之高了,但似乎光有头猪,这个“家”并不完整,也并不和谐,往“家”里再领个女人回来,如此才算是真正地“安” “家”了,这正反映了母系社会的一种文化,母系社会实行走婚制,家里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子占据着统治地位。“姓”是“女”字旁一个“生”,所以“姓”字的本义呢就是女子所生的子女。现今流传下来最早的那些姓氏几乎都带有“女”字旁,如炎帝部落是“姜”姓,黄帝部落是“姬”姓,从中也可以看出女性在母系社会的高地位。

(讨论)b.中西方个别字词的含义不同。(阅读对话)

美国游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ness.

中国导游:Not at all .It’s my duty to take good care of old people.

美国游客从导游的回答中得到了两个不良信息:

1、自己是老年人,西方人忌讳说别人“老”,“老”是没有活力的代称;

2、以为导游只是在尽责,并不是真心想为他人服务。

汉语 张老,李老等等。

小结:说话者的语言通过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语法范畴和语义分类,决定了说话者的世界观。这种语言系统是说话者同他的本族文化一起继承下来的。可见,语言反映着民族心理,语言现象的背后,是文化。

2、从词汇看社会生活与社会意识(快速浏览课文)

a.教材里给我们归纳了三种用“吃”描写人物的方法,分别是通过(食物的外部形状、属性、吃东西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同时分析了跟“吃”有关的词语为什么可以描写人物。其实,跟“吃”有关的工具,也经常出现在汉语中,形成各种词语或固定的用法,用来比喻人间万象,比如(课件练习):
碗:人们从“碗”的制作材料着眼,创造了“铁饭碗”“金饭碗”“泥饭碗”等词语。“泥饭碗”表示工作无保障,随时有失业的危险;“铁饭碗”则相反,表示工作有保障;而“金饭碗”表示称心如意的工作。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语言文字应用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