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17年研究《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观摩)» 正文

2017年研究《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观摩)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39

概要:2011年研究《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观摩) [教材简介] 苏教版第九册《清平乐 村居》一课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全词共分上片、下片两部分,作者通过对村居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画面。全词语言浅显朴素、清新淡雅、朗朗上口,是供学生进行朗读、联想、感悟训练的绝好教材。[目标预设]1、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背诵和默写。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4、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并通过语言文字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体,感知词韵,并理解这首词的意思。[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古乐、文本等,创设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从而受到美的熏陶。2、引导学生自主读悟,培养他们感受语言的能力,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设计思路]为了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紧扣语言,在理解词的内容的

2017年研究《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观摩),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2011年研究《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观摩)

 

[教材简介]

    苏教版第九册《清平乐 村居》一课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全词共分上片、下片两部分,作者通过对村居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画面。全词语言浅显朴素、清新淡雅、朗朗上口,是供学生进行朗读、联想、感悟训练的绝好教材。

[目标预设]

1、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背诵和默写。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并通过语言文字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体,感知词韵,并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古乐、文本等,创设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2、引导学生自主读悟,培养他们感受语言的能力,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设计思路]

为了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紧扣语言,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来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从而受到美育的熏陶,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可以按以下四步来组织教学。

第一步:从图入手,走向村居,走近词体。

在揭示课题前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在古乐曲的伴奏中观察这幅画面,然后进行交流。接着,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渲染,让学生感受到画面的清新、宁静和美丽,从而提示课题。

提示课题后,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词体、了解词韵,感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优美。

第二步:细读课文,品悟词意,走进村居。

让学生借助课后的拼音,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并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引导学生逐词逐句读懂课文,理解词意。然后边读边想象,围绕“在朗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展开交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词的意境,走进村居。

第三步:披文入情,情境交融,漫步村居

这一步要努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入境入情。重点要指导好学生的美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漫步于村居,读出韵味,领悟内蕴,获得情感的熏陶。

 

第四步:背诵积累,走出村居,漫步词海。

    在学生充分享受词作优美意蕴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诵读积累。然后教师介绍并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这一文化的瑰宝,并进行延伸拓展:一是回忆低年级阅读过的《江南》、《忆江南》、《水乡歌》等词作;二是推荐阅读辛弃疾的另一首词作《西江月》,让学生诵读自悟……

 [教学过程]

一、从图入手,走向村居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同时用优美的古乐伴奏)。

2、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请大家好好地欣赏一下,然后交流一下你观察到了什么?并说说你有什么感受?(生观察交流)

3、这幅图就是根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在画面上显示课文《清平乐 村居》)

二、范读课文,走近词体

1、教师配乐范读这首词。

2、简要介绍“词体”这一文学样式。

⑴、想一想,词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⑵、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介绍词:

词是诗的一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成行于宋代。

词的题目与诗的题目在形式上有区别:词的题目有两部分,前面的部分是“词牌名”,是指这首词可以合乐的曲调的名称。本课“清平乐”就是词牌名。后面的部分 “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词的句子与诗也有不同: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叫长短句。读起来也就更加显得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再读这首词,很好地体会一下“词”这一文学样式带给我们的美感。

三、品读词意,走进村居

1、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这首词,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要求:

⑴、借助课后的拼音,学会生字:“翁”、 “锄” 、“莲”

⑵、把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并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2、指名1——2人朗读这首词

3、引导学生逐词逐句读懂课文,理解词意。

4、围绕“在朗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展开交流,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

四、披文入情,漫步村居

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多么优美的乡村生活画面啊!你能否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也感受到词中画面的优美呢?

2、指导学生读:要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怎样读?

3、学生自由朗读。

4、学生展示读、表演读,读出韵味,

5、图文对照,让学生练习背诵。

6、总结:文美、景美、情更美,我想,辛弃疾为我们描绘的这一幅清新宁

 

静的画面一定深深地镌刻在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动情地读一读这首词!

7、齐读课文。

五、走出村居,漫步词海

[1] [2]  下一页


Tag: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17年研究《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观摩)》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