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2) “序幕”是什么意思?(3) “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4) 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五、升华认识:(齐读课题)师: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师: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齐读),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多行不义必自毙!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头目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师: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六、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板书
《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 “序幕”是什么意思?
(3) “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4) 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五、升华认识:(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齐读),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多行不义必自毙!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头目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师: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六、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板书: 卢 沟 桥 烽 火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 蓄意挑衅 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 发动进攻 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两面夹击
《卢沟桥烽火》汇报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上课时通过资料的交流,然后借助于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介绍当时的形势,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的重要性,理解“咽喉要道”。
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画出描述敌人和我国守军举动的关键词句,诵读感悟,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发现本课词汇量丰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感受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让这可感的形象,历历在目。
另外,我还采取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
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先让学生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卢沟桥事
变”的经过,抓住关键词语复述,这样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