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螳螂捕蝉》互动课教学思考» 正文

《螳螂捕蝉》互动课教学思考

[10-21 00:57:1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69

概要:《螳螂捕蝉》互动课教学思考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在教《螳螂捕蝉》时,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我主要抓住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听词说故事,故事中明理。听写词语导入学习,然后结合插图让学生用上所听词语描述螳螂捕蝉的故事,再打开课本看看文中是如何来描述的。而后,我再追问,少年讲这一故事目的想让吴王明白什么呢?学生马上就找到了揭示道理的那句话“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找到这句话后再让学生质疑,学生明白了三种动物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各是什么。到此,吴王终于明白了,那究竟明白了什么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第一节中的语句“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二、紧扣词句,体会少年特点。起先的吴王是个固执己见、独断专横的人,为何后来他会“恍然大悟”的呢?从中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问题一出,学生脱口而出:

《螳螂捕蝉》互动课教学思考,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螳螂捕蝉》互动课教学思考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在教《螳螂捕蝉》时,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我主要抓住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听词说故事,故事中明理。

听写词语导入学习,然后结合插图让学生用上所听词语描述螳螂捕蝉的故事,再打开课本看看文中是如何来描述的。而后,我再追问,少年讲这一故事目的想让吴王明白什么呢?学生马上就找到了揭示道理的那句话“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找到这句话后再让学生质疑,学生明白了三种动物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各是什么。到此,吴王终于明白了,那究竟明白了什么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第一节中的语句“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

二、紧扣词句,体会少年特点。

起先的吴王是个固执己见、独断专横的人,为何后来他会“恍然大悟”的呢?从中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问题一出,学生脱口而出:“这是一个机智聪明的少年。”“这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少年。”学生一眼就抓到了关键点,然后趁势让学生读读课文,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少年的机智勇谋。学生静思默想,很快就找到了一些词语来体现他的特点。

三、比较中再现少年特点。

听说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后,大臣们都极力劝说吴王,可失败了,侍奉吴王的少年也劝了,结果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再读文比较两种劝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他们劝说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只是采用的方式不同而已,大臣的劝是直截了当的是竭尽全力的劝说,没有说服力,而少年巧妙地运用了故事达到了劝说目的,从中又感受到少年的机智和智慧。

四、想象拓展,回归中心。

最终吴王改变了态度,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那第二天他上早朝时如何来宣布他的这一决定呢?又会对大臣们怎么说呢?这一问题实际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结果学生很快知道该怎么说了。有的说:“他肯定先为之前的武断道歉。”有的说:“他会表扬少年的聪明。”从学生的回答中,足见他们对课文内容已经真的懂了。

虽然我改变了课文的“序”,但我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等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能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在教学时,虽然细节把握得还不够到位,但总的学习目标还是达到了。学生对“螳螂捕蝉”的寓意基本理解了,对少年的智劝、巧劝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当然,设计总是完美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理解文章第一小节时,虽然我也知道应该让学生读透文章,在读中体悟吴王的固执、在读中了解“不堪设想”的后果,可在学生稍微遇到一点挫折时,我总忍不住急着去告诉他答案;当学生的答案与我的预设有偏差时,我就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把学生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这也许是因为我的教学机智还不够吧。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虽然我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还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正是有了这样地探索,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


 


Tag: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螳螂捕蝉》互动课教学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