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特级教师 陈建先《郑成功》教学实录» 正文

特级教师 陈建先《郑成功》教学实录

[10-21 00:53:5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68563

概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略陈浅见。一、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就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挚友分别时的情景,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扮演李白和孟浩然进行朗读,结果学生读得淋漓尽致。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套学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朗读,如对于教材可增可删可改,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读、诵读、表演读等。 再来看:苏教版第十一册《螳螂捕蝉》教学片断。(第一自然段) 师: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那么大臣是怎样劝阻吴王的?现在老师就是吴王,你们就是大臣们,下面哪位“大臣”前来进谏?生1:大王,从我国的实力来看,攻打楚国取胜的希

特级教师 陈建先《郑成功》教学实录,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略陈浅见。
一、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就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挚友分别时的情景,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扮演李白和孟浩然进行朗读,结果学生读得淋漓尽致。
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套学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朗读,如对于教材可增可删可改,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读、诵读、表演读等。

再来看:苏教版第十一册《螳螂捕蝉》教学片断。(第一自然段)


师: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那么大臣是怎样劝阻吴王的?现在老师就是吴王,你们就是大臣们,下面哪位“大臣”前来进谏?
生1:大王,从我国的实力来看,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但是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请大王三思。
生2:大王,请您考虑周全,不能顾此失彼啊!
……
师:固执的吴王,哪里听得进大臣们的劝阻呀。如果你是吴王,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有什么动作,说些什么?
生1:(把桌子一拍)反了反了,你们还把我这个国王放在眼里吗?谁再来劝阻我,我就处死谁!
生2:吾意已定,再敢进谏者,杀无赦!退堂!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当成大臣和吴王,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可以表演读,也可以比赛读,选择自己喜爱的朗读形式进行朗读。
(开放式的朗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读得积极投入。)

反思笔记二:

 

让阅读与写作牵手《郑成功》教学小记

 

作者:非儿依依

 

一、对话突显人物特点

 

 

师:(出示)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

 

 

卫兵说:“是大海。”

 

 

“大海那边呢?”

 

 

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仔细品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觉得郑成功是个爱国的人。

 

 

生2:我知道了郑成功想要收复台湾的原因:一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二是侵略者横行霸道,台湾人民的生活很痛苦。

 

 

生3:我觉得郑成功爱国爱民,具有正义感,我是从“慷慨激昂”一次读出来的。

 

 

师:都说得很好,从内容到思想,深入理解了。请看下面一段对话,是我从一篇题为《钓鱼》的作文中收集来的。

 

 

我打电话给哥哥:“我去你家玩,好吗?”

 

 

哥哥说:“好啊!”

 

 

我问:“我明天去,你在家吗?”

 

 

哥哥说:“在家,你来吧!”

 

 

我说:“那好,我明天去。”

 

 

哥哥说:“嗯。”

 

 

我说:“那你明天带我去钓鱼啊?”

 

 

哥哥说:“好的。”

 

 

我高兴地把电话挂了。

 

 

学生看完,忍不住笑了。我问为什么笑,有的说是流水账,有的说太罗嗦了,有的说文章写钓鱼,这样的对话就没有意义了。

 

 

那你再读读郑成功与卫兵的对话,你觉得课文写得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又表现在哪里?

 

 

学生纷纷表示,这段对话好,说特别是慷慨激昂一词,提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可以想像出人物的表情,猜测到他的内心。那位写《钓鱼》的孩子(其他学生不知道《钓鱼》是他写的。)站起来说,他觉得这段对话和作文中的没什么两样,都是一问一答。他刚坐下,教室里就“活”了,有的赞同,有的怀疑文本,我让学生再次读这段对话。这时,有学生说,这段对话虽然和作文中有点相似是一问一答,但目的不一样。作文中的对话很罗嗦,没有意义。而这里的对话主要是为了强调大海那边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们的地盘,可现在却只能隔海相望,这是这段对话激起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此言一出,掌声想了起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 陈建先《郑成功》教学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