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班主任之家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正文

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10-21 00:23:45]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班主任之家   阅读:68482

概要: 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全方位地考虑班级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平等的发展。当然,班级需要管理,而决不是放任自流。但不能把具有个性化、生动具体的班级管理活动绝对化,进而导致管理主义。从公平的角度来说,班级恰恰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在班级活动的中心地位。要确立学生是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家庭教养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班级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允许犯错误,形成一种真正民主、和谐和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蔡元培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3](P578)。蔡元培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群体是由于某些社会原因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并以特定的相互关系和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人群或共同体。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在每一个班级中,除了

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标签:班主任寄语,班主任评语,http://www.88haoxue.com

    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全方位地考虑班级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平等的发展。当然,班级需要管理,而决不是放任自流。但不能把具有个性化、生动具体的班级管理活动绝对化,进而导致管理主义。从公平的角度来说,班级恰恰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在班级活动的中心地位。要确立学生是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家庭教养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班级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允许犯错误,形成一种真正民主、和谐和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蔡元培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3](P578)。蔡元培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群体是由于某些社会原因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并以特定的相互关系和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人群或共同体。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在每一个班级中,除了每一个学生都参加的班级群体以外,实际上还存在着若干比较正式的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此外,在一个班级中还有为配合开展班集体活动,完成某一方面任务而组织起来的学生小组。如学术类小组,文体娱乐类小组,服务、勤工、实践类小组,这些学生小组也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正式群体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领导,非正式群体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产生歧视。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之不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而且使班集体生活充满友谊与欢乐。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性。例如有的过分热衷于小群体活动而不关心班集体,不愿担负班级工作;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团结同学;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制造恶作剧、违法乱纪。不过,只要班主任真诚地关怀和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可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只看到非正式群体的负面影响,把它视为小圈子、小集团,横加指责,那将人为地迫使它与正式群体对立,严重影响班集体的活动及其发展。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了解、接触不同的学生群体,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为了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

    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不科学、不公正的教育评价观推波助澜,所以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占据优势位置,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的现象,最终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中小学处境不利的学生,主要包括家庭经济贫困生、心理不健康者、“差生”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孤星”。这些学生处于劣势地位,容易被班主任所忽视。班主任不能只看到处境优势的学生,关注处境不利的学生,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班主任应坚持“无歧视原则”。不管儿童来自何种文化背景,不论贫富、男女、正常残疾,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而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4](P25)。

   

    【参考文献】

    [1]B.R赫根汉.人格心理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2]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J].教育研究,2000,(6)

    [3]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韦禾.儿童的权利—一个世纪性的新课题[J].教育研究,1996,(8).

    [5]苏霍姆林斯基.人的教育问题[J].外国教育资料,1986,(4).

    [6]赞可夫.和教师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来源:文章资料网

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反思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茅爱君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激励着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和生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是班级的中心与灵魂。要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班委班子。

    班干部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所以,开学伊始,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入学材料仔细研读。从中选出学习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临时班委。选出了班委,班主任就要大胆放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真正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而不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传话筒。班干的工作责任心加强了,各项工作才能开展得井井有条。

    第二、班主任关心学生要落实在行动上。 

    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时刻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我曾整夜地陪伴在生病的学生身旁,尽管我认为是这班主任应该做的,但学生却不这么认为。他在周记中写道:“老师,你是好人……谢谢你。”这件事使我深深懂得,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班级凝聚力就会大大加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班主任之家班主任寄语,班主任评语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班主任之家
》《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