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课堂实录3» 正文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3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阅读:68635

概要:生9:“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略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表现了宫中宝物的多。师:好。这里想请你解决一个问题,有同学问“韩魏之经营”的“经营”是什么意思,你能回答吗?生9:都是指金玉珠宝等物。师:好,请坐。其实我们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文言文理解的方法。其实理解这个“经营”,可以从哪些词语中寻得启发和门径,就是可以从哪些词语入手?生全体:收藏,精英。师:对。这三个句子虽然从修辞来讲,不能算是互文。比如说“朝歌夜弦”就是典型的互文,你不能说早上就唱歌,晚上就弹乐器,应该是早晚唱歌弹乐器,这叫互文,互文不“合而见义”,就不能“解其义”。但是像这一种排列的句子,可以互相参照,是一种反复,同时又回避词语单调简单的重复。所以“经营”、“精英”,都是六国费劲心思从其他国家争抢、抢夺来的宝物。(又是从文意的把握中领起对重点词语的解释。先问“哪些词语中寻得启发和门径”,这是提示解词要根据上下文的句式结构。古诗文的词语解释,这是一种规律性的方法。学生把“经营”放到“收藏,精英”句中后,老师点拨了互文和反复的不同,这个知识点补充得精确、必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3,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生9:“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略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表现了宫中宝物的多。

师:好。这里想请你解决一个问题,有同学问“韩魏之经营”的“经营”是什么意思,你能回答吗?

生9:都是指金玉珠宝等物。

师:好,请坐。其实我们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文言文理解的方法。其实理解这个“经营”,可以从哪些词语中寻得启发和门径,就是可以从哪些词语入手?

生全体:收藏,精英。

师:对。这三个句子虽然从修辞来讲,不能算是互文。比如说“朝歌夜弦”就是典型的互文,你不能说早上就唱歌,晚上就弹乐器,应该是早晚唱歌弹乐器,这叫互文,互文不“合而见义”,就不能“解其义”。但是像这一种排列的句子,可以互相参照,是一种反复,同时又回避词语单调简单的重复。所以“经营”、“精英”,都是六国费劲心思从其他国家争抢、抢夺来的宝物。(又是从文意的把握中领起对重点词语的解释。先问“哪些词语中寻得启发和门径”,这是提示解词要根据上下文的句式结构。古诗文的词语解释,这是一种规律性的方法。学生把“经营”放到“收藏,精英”句中后,老师点拨了互文和反复的不同,这个知识点补充得精确、必要。特别是对这三个词的解释,考虑到“经营”“收藏”的本义。看来,老师不要怕讲,只要讲得精当、讲得必要。)

第三组同学说说“其费可谓靡矣”?

生1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置逦迤,秦人亦不甚惜。

师:哦,这是耗费的奢靡。有没有不同理解?(提问的指向好像稍欠明确。是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还是要同学们再列举其他句子来印证“其费可谓靡”?从下面的问答看,好像是后者。)

生11:蜀山兀,阿房出。

师:“蜀山兀,阿房出”,就是说把蜀山的东西都砍光了。好的,请坐。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理解的?

生12:从“使负栋之柱”到“多于市人之言语”。

师:好的。有同学问“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这个句子书上没有注释,他不懂,你能解释一下?

生12:参差的瓦缝比身上的帛缕还多。

师:好。这个“帛”是布,“缕”是什么?

生全体:丝。

师:对。这告诉我们房子上一片一片的瓦形成的瓦缝比我们身上穿的衣服上一缕一缕的丝还要多。(我们注意到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始终没有忘记对重点或者疑难词句的理解,这正是很多文言文教学把握不好的地方:要么教得像现代文,抛却文字基础,奢谈章法和文化,要么,字字落实,句句串讲,教文言文就是教翻译。)特别要作者仍然是用夸张、比较、衬托的手法,来突出它耗费之靡。好,请最后一组同学说说“其奢可谓极矣”体现在哪里?

生13:我认为应该是“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亦不甚惜”。

师:对,这是非常典型的句子。把宝鼎当作破锅,把金玉当作沙砾,可见其奢靡的程度。其实《阿房宫赋》通篇都在表现秦始皇、秦王朝的……

生全体:奢侈。

师:对,奢侈。我们前面学过一篇《赤壁赋》,《赤壁赋》说不上一篇典型的赋。我和你们说过,苏轼对散文的重大贡献,是对赋的拓展,是“以文写赋”。《阿房宫赋》可以说是典型的赋文,有人称之为“千古第一赋”,它典型地表现了赋的内容和特征。“赋”的形式特征是什么呢?有同学知道吗?“赋”特别重视……(稍加拓展,苏杜比较,是为了说明杜牧之赋的典型性,是必要的。如果说以上是从文字内容层面上做文章的话,以下教学就转到文章体式的角度了。根据文体特征组织教学内容是很重要的一条规矩吧。是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像什么,说起来浅白,做起来并不容易。)

生全体:铺陈。

师:对,铺陈排比。它能从多角度反复描写同一个对象。我一个字,他写一大排句子,对吧?我几个句子,他用通篇来表现。这就是铺陈。铺陈的作用大家体会出来了吗?(这里展示一下刘勰对赋的一段论述如何?“赋者,铺也,铺彩摛文,体物写志者也。”文不甚长,义不甚深,而且恰好与下面老师要讲的赋的特点相应,与课文的结构相对,而且多少能增加一点文言文教学的意味。)

生14:更能突出表现描写的对象,语言有气势。

师:哦,主要有两点。一是更突出事物的特点,还有一点是语言有气势。怎样使语言有气势啊?对,是将大量的排比、比喻和夸张组合到一起,表现了语言的气势,语言具有了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和魅力,征服了我们。(这段话是对铺陈作用的解释,也是对刚才同学理解的补充。如何让学生真切地领会铺陈的好处,老师采用的是诵读的方法。如果让学生先谈铺陈作用的初浅体会,然老师再配乐朗诵,让学生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进一步体会铺陈的作用,是否比老师先概括铺陈的两个作用更好一些呢?)下面我想通过诵读,请大家整体感受一下语言的美,语言的气势和文章所表现的阿房宫的特点。

(师配乐诵读全文。)(这又是这堂课教学的一大亮点。老师敢于朗读。确实,老师的嗓音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跟那些广播台的播音主持相比,老师有着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有着对赋体文风的准确把握,有着对古汉语的纤细敏感。这是我听到过的很不错的一次教师朗读示范,远胜过电台的主播。)

刚才老师诵读了全文,为了加强效果,配上了古典的音乐。现在同学们可以先自由诵读一下,有谁愿意尝试一下,选择一两个句子、一两个片段,能够在诵读中表现赋的特点。有哪位同学主动试一下?(指名)你读一下第二小节。(为什么选这一段要学生读?因为这一段的虚词很典型,而文气主要靠虚词传达的。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