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课堂实录3» 正文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3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阅读:68635

概要:何况老师对六个“也”的作用理解独到,有话可讲。所以,选择朗读的语段也是大有讲究的。)(生15读第二小节。)师:总的来说不错,就是意味的表现稍微欠缺了一点。比如“而望幸焉”这里,可以稍微慢些,表现期盼、等了好久都等不到皇上的心理。当然读好这一段,关键在于虚词的处理,你们知道是哪一个?(直言不讳,而且指出问题所在,指出关键所在。同时很自然地带出了“也’的表达效果的分析。)生全体:也。师:对,大家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个“也”?生全体:六个。师:那你们体会一下这六个“也”表达的效果是否一样?有哪一个“也”和其他“也”作用是不同的?有没有发现?(第二个问题补充及时,降低了思考的难度,规定了思考的范围。否则,学生可要每一个都去细细斟酌了。有时候教学进程的散漫或者困难,就是这种细节不够注意造成的。)生全体:最后一个。师:对。前面五个“也”是表判断,而最后一个“也”更多的是强调。前面五个句子并列关系更为紧密,而最后一个句子要相对疏离一些,所以大家读的时候,最后“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车远远地来了,宫女心中就充满了希望,“要到我这里来了”,车又慢慢地远走了,心中的失望随着车声的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3,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何况老师对六个“也”的作用理解独到,有话可讲。所以,选择朗读的语段也是大有讲究的。)

(生15读第二小节。)

师:总的来说不错,就是意味的表现稍微欠缺了一点。比如“而望幸焉”这里,可以稍微慢些,表现期盼、等了好久都等不到皇上的心理。当然读好这一段,关键在于虚词的处理,你们知道是哪一个?(直言不讳,而且指出问题所在,指出关键所在。同时很自然地带出了“也’的表达效果的分析。)

生全体:也。

师:对,大家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个“也”?

生全体:六个。

师:那你们体会一下这六个“也”表达的效果是否一样?有哪一个“也”和其他“也”作用是不同的?有没有发现?(第二个问题补充及时,降低了思考的难度,规定了思考的范围。否则,学生可要每一个都去细细斟酌了。有时候教学进程的散漫或者困难,就是这种细节不够注意造成的。)

生全体:最后一个。

师:对。前面五个“也”是表判断,而最后一个“也”更多的是强调。前面五个句子并列关系更为紧密,而最后一个句子要相对疏离一些,所以大家读的时候,最后“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车远远地来了,宫女心中就充满了希望,“要到我这里来了”,车又慢慢地远走了,心中的失望随着车声的远去而增强。皇帝看不见了,车声听不到了,我们要读出一个效果来,让我们觉得宫女仍然在翘首盼望。下面同学们集体把这一段再读一下。(生集体读)(指导得法,入理。老师是从三个方面点拨的:一是从”也“所表达的语气来讲,有表判断和表强调的不同;二是从句子结构来讲,前五句是紧密的并列结构,后一句内结构稍有不同;三是从宫女的心理来讲,最后一句读得应该与前几句不同。一个 “也”的指导,把内容、结构、虚词语法、词语修辞都串起来了。)

师:“杳”字还是读得太急了,同学们课后再仔细琢磨一下。“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不要太急。(学生有时候并不能一步到位的,就是指导以后也不一定就能达到老师的期望。实事求是,下课再琢磨吧。限于时间,教学要进行到下一个环节了。这是教学的机智,也是公开课的无奈。)课前有同学提了一个问题,说是“本文的中心段,也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哪一段”;还有同学问得更具体,“本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不是最后一句”?这些同学都在思考,你们看是不是最后一段?

生全体:是。

师:是不是最后一句?看来大家有不同理解。其实我觉得不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某一句,这一段都是作者在表达他的思想。(独抒己见。其实本段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下断语: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第二层是作解释:灭亡都是因为不爱人。第三层是示警戒:鉴重于哀。这三层意思互为因果,没有主次之分的。所以老师说这一段都在表达他的思想。当然对段内的关系如果稍作解释,学生理解可能更加深透一些。)本文和《六国论》不一样,它不是一篇史论,但作者仍然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悟、见解,在告诫我们这些后人。大家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后人”是指什么样的后人?“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消灭他们呢?“族灭”就是“灭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大家注意,这里四个“后人”的内涵、所指的对象是否一致?(当是重点,也是多种考试常涉的考点,是绕不过去的。)

生全体:不一致。

师:怎么不一致呢?哪位同学分析一下?(指名)你说说对这几个“后人”的理解。

生16:第一和第二个“后人”,是一个意思,相对于秦人的后人;第三个“后人”是相对于前面两个后人的再一个“后人”,是后人的后人。

师:是后人的后人。假如说,我们解读文章的时候,注意文章的背景,如果从杜牧写作的年代、时期来看,他写于唐,唐敬宗大造宫室,不问政事,所以这个“后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唐以后的后人”。最后一个“后人”是第三个“后人”的意思呢,还是前面两个“后人”的意思呢?

生全体:和前面两个一样。

师:对。四个“后人”两层意思,一、二、四,是指秦以后的人,第三个是指唐以后的人,是这样的吧?其实,这四个“后人”两个意思,又指一个共同的对象,是什么?

生17:君。

师:对,主要是指君主、皇帝。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想法也很多,读到最后一段的时候,我忽然有感而发,把杜牧的最后一段改写了一下。也许是狗尾续貂——可我改写以后蛮得意的,现在呢,“敝帚不自珍”,让大家比较一下,作者写的和我写的哪一个好,好在哪里。你不要觉得杜牧写得好,老师也不差的哦。(生笑)现在同学们集体把这段话读一下,然后品评一下,看看哪个好。(又一个亮点出现。老师的“狗尾续貂”其实是精心设计的步骤。如何理解杜牧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如何理解赋体文章的“体物写志”?如何从文化的层面上提升这堂课的内涵?如何运用现代眼光读出自己所得?改写是很有创意的一环。)

(投影显示)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

下面我们齐读这一段,我读到“嗟乎”,你们就接着读下去。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

生全体朗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说明大家对这段话理解得很到位。下面同学们自由发挥,谈自己的评价,不要碍我面子。哪位同学先说说?(指名)你喜欢哪一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3》相关文章